西西的注意力放在这里,甚至不愿意思考更多的别的东西。每一次沉默中的阅读更有目的性。“学会理性思考剖析了。”西西点了点头。这是文本分析带来的思维角度,像是能揭开朦胧面纱的又一个台阶。有些东西仅仅知道还不够,还需要持续性练习。沉浸于这个世界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重要。西西想到那本书《阅读是最好的避难所》。“或者写作也是?”“不全是。”一切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像是漂浮在海洋之上,努力争取的时候也有很重的无力感。
西西继续花费时间看爱伦坡的小传。这个疯狂的才华横溢的、带着诗歌浪漫气息的侦探小说开山始祖用他的经历告诉世人,真的没有白走的路,你的每一步不知道什么时候都会奇迹一般链接起来,最终蔓延成一片。西西相信在写作中不能缺少的是浪漫的情怀。充满想象力激情四射的狂想才能打开闭塞的视野:请大胆地郑重其事地胡说八道。当然了,每天强迫自己写满两千字,强迫自己从丢人的口水文写起也没有关系。西西没有那么大的目标,只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每个人总是由自己的内驱力成为自己。这种内驱力就是持久的、稳定的内核。而内驱力的来源应该是持久的好奇心吧。
束缚是成长危险的敌人。不管是别人的束缚,还是自我对自我的束缚都很可怕。还有绝望的情绪也会很快摧毁一切。西西审视着,想努力从对心灵的培养中得到对教育的领悟。接下来是大导演大卫林奇。这本书可真像是一个盲盒,虽然西西也喜欢看传记小说,只不过这个跨度有点大。赶忙查了一下谁是大卫林奇。
看林奇的传记比较费劲,因为没有看过他拍的电影。不过西西暂时也没有兴趣看,据说充满暴力,色调比较阴暗。努力去体认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词语,还是感觉隔阂的陌生感。因此阅读的速度慢了下来。甚至西西一度觉得什么也没有记住。如浮光掠影一般,蜻蜓点水式的过去。“总要打开新的大门。”西西鼓励自己继续读下去,争取用回想的方式不仅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意图,更努力去理解传递的方式。
今天还是找点文本分析的书比较好。西西觉得这就像是自己的旅程。“要对自己的选择有信心。”西西鼓励自己。这两天都没有到日更两千的程度,说明思维不够活跃,或者是书写的速度太慢,思虑过重就缺乏了一定的灵动性。那就撒开丫子写吧,像是在旷野中奔跑,穿过风景绝异的小河柳岸、草原、沙丘。不管是飓风还是酷烈的太阳,都阻止不了那个穿上了舞鞋的不停旋转的舞步。总有点什么,从平静的内心汩汩流过。
脑袋扎入了林奇所描绘的世界,却只是在海边浅浅地走过,沙滩上或许会留下一点点脚印,等海浪卷来的时候,像一只大手,悄无声息地抹去,然后又成为平整的一面,失去有过的痕迹。海风让人清醒,帮助造物主雕塑面上的皱纹。凡是清浅的东西都没有力量。西西发狠地捶向那无声的微笑的天空。天空只是掠了一下她的头发,扔给她一个玩具。“你也要虚幻主义,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西西还搞不懂这几个名词。脑子一头雾水。“你要敢于表现自己。”林奇的目光犀利,但是真诚真挚。“一切不都是实验出来的么?”西西往后缩了一下,没有作声。西西继续往后面看,直到看到《穆赫兰道》演员表演的这个部分才有一点启发。她想到了自己以前写了一半搁置起来的作业。突然想到可以大胆联系起来两个原本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就像电影中的某些情节,出乎意料的乱搭乱配。写个姐弟恋也可以,让故事在存在的人物中间展开,也许不可思议,那又怎么样?写故事有一种天然的不可控性,我们很难精准把握人物的命运。不知道什么时候脑波一闪就搞出一个什么怪物来。西西开心起来,甚至为自己的绝妙主意喝彩。电影启发了文学,文学滋润着电影。西西是这么理解的,甚至色彩和音乐,都为文字舞蹈伴舞。林奇冲西西伸出手,想拥抱一下这个有点悟性的小姑娘。西西把头靠在林奇肩上,感受着从平整棉质外套渗透出来的暖意。虽然不急着完成那半截故事,但是大脑中的隔阂被拆除了,借着电影的大胆表现,可以信马由缰地写,大胆实验不断练习。谁知道呢?西西耸耸肩,觉得自己读一段,拆解一段,悟到一段。好奇心像是一只胆小的老鼠,也许有一天可以成为硕大的米老鼠。米奇,让我也抱抱你吧。
狗狗这两天被喂的毛色发亮,精神焕发。睡倒的时候肚子鼓囊囊的,这个馋狗,西西忍不住摸摸它被剪短咖啡色毛覆盖住的肚皮。没有毛的地方透出肉粉色,胖乎乎的像一只土拨鼠。前两天出去玩没看好,被院里的一只黑狗咬了两口,一口咬在后腿上,流血了。一口咬在肚皮上,只有红印子没流血。狗子委屈得不得了。一直哼哼唧唧,连美食也不想吃了。西西把它抱起来像哄孩子一样搂着,感受狗子温热的体温。拍照给兽医看,兽医说明天来看看吧。西西抱着它走了两圈,实在抱不动了,把它扔到沙发上。它卧到那里眼睛湿漉漉的,一脸委屈叭叭,走起路来的时候,一条腿还装模作样的瘸着。我们家也是心机狗哦,西西觉得好笑。第二天还没走到宠物医院它就低头想躲开,西西拽着绳子给它拽上台阶。没事么大问题,看它吓得那个样子,买个零食安慰一下吧。它用鼻子用力闻一下,知道是自己喜欢的磨牙棒,使劲摇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