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千米处的东冶镇李家庄村。按照南禅寺大殿横梁上所记重修时的年代推算,这座大殿比同在五台山的佛光寺东大殿早 75年,它是躲过唐武宗“灭法”打击,唯一保留至今的唐代木构佛寺建筑,是中国历史最久远的一座佛寺木结构古建筑实物例证,与佛光寺一起被誉为“中华国宝古刹”。
此大殿斗栱分为前后檐柱头斗栱、山面柱头斗栱及转角斗栱三种,均为五铺作双杪偷心造,无昂,不设补间铺作。特点是,各朵斗栱中的泥道栱、华栱、令栱的栱头卷杀,都砍成五瓣。每瓣均向内䫜约0.3厘米。栱瓣内䫜的做法,在天龙山、响堂山等南北朝时期的石刻窟檐中尚有例证,山西寿阳北齐墓木椁中残留的个别斗栱上也可见到。在现存的木构建筑中,南禅寺大殿栱瓣均为五瓣的做法已经成为孤例。各朵柱头斗栱的第二层柱头枋上,施一小驼峰、皿板、散斗承托压槽枋。此种形式在后代极为罕见,皿板的使用,后来更少见,是唐代早期木构建筑的明显特征。
南禅寺大殿共计三种:
1. 柱头斗栱
柱头上安大斗,正心橫向置泥道栱,其上两层柱头枋和一层压槽枋,下层柱头枋隐刻泥道慢栱。纵向前出华栱二跳,第一跳偷心,第二跳上置令栱与耍头相交,其上再用替木承托撩风槫。二跳华栱即为“四椽栿”大梁的出头,耍头为大梁上的缴背出头砍制而成,耍头平出,做成批竹昂式。
2. 山面柱头斗栱
与前后檐基本一致,柱头上安大斗,正心置泥道栱,其上两层柱头枋和一层压槽枋,下层柱头枋隐刻泥道慢栱。前出华栱二跳,第一跳偷心,第二跳上置令栱与耍头相交,其上再用替木承托撩风槫。耍头系由丁栿梁头砍制而成,耍头平出,做成批竹式。
3. 转角斗栱
正身同柱头斗栱,转角45°出角华栱二层,二跳跳头承十字相交的鸳鸯交手栱。
在《营造法式》中也称斗栱为铺作,斗拱由若干斗与拱垒叠而成在柱头上者称“柱头铺作”,在柱与柱之间者称“补间铺作”,在角柱之上者称“转角铺作”。斗有四种,拱有五种,在结构上,栌斗为全部斗栱重量之中枢,一组斗栱出跳数目自一跳至五跳不等。栌斗中心及每跳跳头或施横拱,谓之计心,或不施横拱,谓之偷心。横拱用一层者为单拱,双层者为重拱。由栌斗向前后出跳华拱、耍头,左右承托泥道栱、瓜子栱及令栱。华拱之上往往支撑向下斜垂之昂形构件,为出跳之主要构材。由出跳之多寡,偷心或计心,用华拱或用昂,单拱或重拱,组成不同配合形式。
南禅寺柱头斗栱的安装顺序如下:
柱头安栌斗,安泥道栱,泥道栱上安散斗,栌斗上纵向安一跳华栱,华栱上安散斗,泥道栱上安柱头枋(隐刻泥道慢栱上加散斗),与柱头枋十字交叉安四椽栿前出二跳华栱,四椽栿上叠加缴背,缴背前出交令栱出耍头,二跳华栱头上安交互斗,泥道慢栱上安第二层柱头枋,交互斗上安令栱,令栱上安散斗、齐心斗,齐心斗后安衬方头与驼峰相交,驼峰上安散斗,支撑压槽枋,令栱上散斗、齐心斗上撑替木、撑撩檐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