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去一个学校参与课题《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会,在讨论的过程,悟出了很多。
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不在于一时一事,一次活动,一节课,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需要一个持续训练的过程。
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环境创造人,凡是可以引导孩子学习文明行为的,都是他们的环境。父母和家长的榜样作用,“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营造良好的文明环境。
管理与考核相结合。文明礼貌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规矩。完善的社会管理,是形成全社会讲文明讲礼貌的保证。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遵守规矩。规矩不能有弹性,不能有特殊,不能有例外。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讲文明讲礼貌”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良好的。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肯定、赞赏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的方式,让孩子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生活为教材,发挥表率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巩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孩子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每一个人都应当向它们领教,向它们探讨。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学习、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孩子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
养成文明习为习惯,需要每个人从一言一行开始。学校要从老师做起,给学生做出榜样。家庭要从大人做起,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也要监督大人。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文明礼貌的教育,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大人尤其要为孩子作榜样。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开展广泛持久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应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以强化人们讲文明礼貌的自觉意识、公德意识,培养和完善公民的道德人格,形成无论在家庭、学校、单位、社会都能够自觉自愿地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