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4%法则神奇推论

我之前有简单说过4%法则,简单来讲,就是退休人员可以在至少30年的时间里,每年从股债比例为1∶1的投资组合中取出4%,而不会把钱花光。

也就是4%×总储蓄=年度支出,要遵循4%的法则,你需要在退休前存下25倍于预期年度支出的钱。当你攒够了这笔钱时,你就可以退休了。考虑未来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也许你需要存的钱可能远远少于你年度支出的25倍。再加上有数据证明,年纪越大我们的消费支出其实是越来越少的,乐观想的话,我们每个人只要降低预期,其实都有提前退休的可能。

上面说的是按我们个人支出来做退休计划,下面想介绍一种另外的思路:通过复制我们未来收入的模式实现提前退休。

我们先理解下现值的概念,现值是未来现金流在今天的价值。举个例子,如果一家银行承诺每年为你的存款支付1%的利息,那么你今天给他们100元,一年后你会得到101元。反过来看,一年后101元的现值是100元。其实也就是未来的钱在当下这个时刻值多少钱。

在这个例子中,这1%通常被称为折现率。如果知道你未来会赚多少钱以及一个折现率,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这些收入现在值多少钱。比如,如果你将在未来20年里每年赚10万元(如果这笔收入比较稳定),那么你未来20年的总收入将是200万。然而,假设折现率为2.5%(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在 2.5% 左右波动),这些未来收益的现值约为156万。

这意味着你的人力资本价值约为156w,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且手上已经有156w的资产,你可以用这156w来复制你未来20年的收入。如果你今天投资这156万,找到一个年化回报率至少为 2.5% 的投资工具。只要你能每年稳定获得 2.5% 的收益,那么这156万元金融资本就能完美替代你未来20年每年10万元的人力资本收入。一句话,也就是你未来20年可以选择躺平了(如果你愿意的话)。

计算验证:

本金:1558916元(200w总收入按折现率计算的结果,具体计算逻辑就不展示了,可以自行AI)

年收益率:2.5%

每年收益:1558916 × 2.5% = 38973元

哎?你会发现,每年收益只有3.9万,离10万还差得远。这是因为我们的复制策略不是只吃利息,而是既要支付现金流,又要在本金上做文章

更准确的策略是:每年从这156万元本金中取出10万元,同时剩余的本金继续投资生息。在年化回报率恰好为2.5% 的情况下,这个流程可以刚好持续20年,到第20年末,本金耗尽,最后一笔10万元正好取完。

这个过程在金融上被称为“摊销”,你的156万就像一个为自己设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

可以看到,每年10万的现金流与你未来20年的收入是一样的!一定程度上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可以互换的。我们的人力资本是逐步减少的。你每工作一年就会减少人力资本的现值,因为你未来的收入少了一年。因此,为了保证你将来有一些收入,我们一定要积累一定的金融资本。

深入探讨:从理论到现实的挑战

理论上,2.5%的回报率就能复制。但在现实中,我们会遇到几个关键挑战:

挑战一:通货膨胀(购买力侵蚀)

这是最大的隐形杀手。2.5%的无风险利率(国债利率)通常是包含通胀预期的。通胀按预期2%算的话,真实利率也就0.5%。也就是说,名义上复制了每年10万的现金流,但20年后的10万元,其购买力远不如今天的10万元。

真实需求:我们想要的不是“每年名义10万元”,而是“每年相当于今天10万元购买力”的钱。

解决方案:因此,需要的目标回报率必须是 “真实回报率” + “通货膨胀率”

假设长期平均通胀率为2%。

为了保持购买力,需要的年化回报率至少是2.5%+2%=4.5%。

这样,投资收益才能既支付给现金,又让剩余本金的增长跟上通胀,维持其实际价值。

挑战二:投资风险与再投资风险

无风险利率难以持续:10年期国债的利率是固定的,但到期后可能需要“再投资”。未来20年的利率不可能永远保持在2.5%,可能会更低。

追求更高收益意味着承担风险:为了对抗通胀,必须投资比国债风险更高的资产,如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等。这些资产的回报是波动的,并非保证每年都有正收益。可能某一年市场大跌,我们的本金会缩水,从而影响后续支付能力。

挑战三: 长寿风险

我们的规划是基于20年的期限。但如果20年后依然健在,这笔钱已经耗尽,我们将面临无钱可用的困境。因此,更稳健的计划通常是规划 30年甚至更久,或者设计一个 只取收益、不动本金 的策略(但这需要本金巨大)。

更现实的解决方案:构建一个投资组合

我们不会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单一产品(如国债)。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投资组合,目标是获得一个长期、稳定、高于通胀的平均回报率。

一个经典的保守型资产配置策略是 “60/40”组合(60%股票 + 40%债券)。其长期年化回报率预计在 6% - 8% 之间。

我们以 7% 的目标回报率为例,进行倒推:需要多少本金,才能在7%的收益率下,每年取出10万元,持续20年?

我们还是使用年金现值公式计算,计算出本金大概约106w本金。

结论:

最低要求(仅复制名义现金流):拥有约 156万元,投资于年化 2.5% 的产品(如国债),通过动用本金的方式,可以支付20年每年10万元。

现实目标(复制实际购买力):需要大约 106万元 的本金,并通过一个由股、债等组成的投资组合,争取获得 7% 的长期年化回报率。这样既可以支付每年10万的现金流,又有很大机会让我们的资金增长对抗通胀。

注意:7%是预期回报,市场波动会导致某些年份表现不佳。

这就产生了一个50万元的巨大差异! 这50万元,就是我们的“投资能力”为自己创造的价值。

要实现“用金融资本代替人力资本”的目标,我们需要:

储蓄并积累足够大的本金;

学习投资知识,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组合;

目标设定一个高于通胀的长期平均回报率(例如5%-7%);

制定一个可持续的提取计划(每年提取本金的一定比例,通常建议不超过4%),这样我们的金融资本才能真正地、长期地替代我们的工作收入;

最后总结,4%法则应用退休计划,我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我们年度开支的25倍计算需要的本金,另外一种是通过计算我们未来收入的现值计算本金。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每个人的情况也都不一样。如果按以上方式你已经有了足够的本金,就可以短暂的实现“财务自由”了。本质上,也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时间自由。也就是说,你会真正去做你热爱的事情。也许,你的热爱又会产生一定的金融资本。朋友们,未来可期啊!

本人目前已婚已育,孩子还小,未来不确定性很高,不论按哪种方式计算,我的退休计划希望渺茫啊。不过,一切皆有可能,谁又能说得好呢?

如果你真的热爱一个事物,那就追随本心,努力找到利用它满足社会真实需求的切入点,利用杠杆效应扩大规模,以个人名义担起责任。

《纳瓦尔宝典》

两种方式显现的共同点,即我们都需要积累一定的金融资本+学习投资+较高的长期回报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早地实现退休目标。

好啦,最后祝大家都能快乐赚钱,早日退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