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目前已经发现了几千种和遗传(基因)有关的疾病,这个数据很让人吃惊。近视、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色盲、哮喘、各种癌症……,几乎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听到的常见疾病都和遗传(基因)有关。
心理学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很多心理疾病也和遗传有关。这个不难理解,就连人的性格(人格特质)都和遗传有关,心理疾病有什么理由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呢?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每个人的身心健康至少有一部分是自己无法做主的。但不要怨父母,父母之前几十甚至几百几千代以前已经携带了某些特质。比如:能不能喝酒的问题。
科学家发现,早在人类还在非洲用四条腿走路的时候,有一种不容易醉酒的基因就已经在进化的过程中被筛选出来了。那时候人类都还是一种类似猩猩的动物,整天在树林里闲逛。有些“猩猩”捡食从树上落在地上的浆果吃,就像我们经常吃浆果吃到半腐烂的浆果时能吃出一股酒味一样,这些猩猩也会经常吃到半腐烂带酒味的浆果。这东西吃一两颗可能没事,吃多了也会和人喝多了酒一样,因为这些半腐烂的果实里的确有酒精成分。后来,一些吃醉的猩猩就被肉食动物在路边“捡尸”了,有些不容易吃醉的猩猩成功活了下来并把自己的基因大量撒播开来……。然后,就有了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张飞,等等这些嗜酒的历史人物出现。
中国人自从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崇尚科学,于是我们也慢慢学会了用科学去解释和理解身边的一切现象,“遗传”和“基因”的作用也越来越被普通人接受。现在哪怕是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也会用“遗传”和“基因”来解释自己家族成员的一些现象。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基因如果没有“环境”作帮凶,也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比如,在生理层面,神经递质血清素的功能损坏对于抑郁至关重要。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影响神经血清素系统的基因(Caspi et al., 2003)。最后的结果当然证明了基因对抑郁症是有直接影响的。但研究者还发现,基因起的作用和“放大镜”一样。
这种基因有“短型”和“长型”两种。当个体生活中经历的压力事件逐渐上升时,拥有两个“长型”基因的人不容易患抑郁症;拥有一个“长型”和一个“短型”基因的人容易患抑郁症;而拥有两个“短型”基因的人最容易患抑郁。
数据还显示,这个过程是逐渐递增的,并不是当个体经历的压力达到某个量后就会突然发病。
所以,如果先天有某种身心疾病家族史的人,只要后天控制好环境因素,同样可以成为“不良”基因的漏网之鱼。
基因和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这就导致了什么是“好”基因,什么是“坏”基因?是一个高度依赖环境来回答的问题。
比如:导致长得黑的基因到底是好基因还是坏基因?从一部分中国人的审美来看,当然长得白是好基因,长得黑是“坏基因”。但如果你知道了皮肤越白,患皮肤癌的可能性越高后,你还会说长得白是好基因吗?
环境不仅指“硬”的自然环境,还指“软”的文化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女性,都觉得小麦色皮肤(太阳晒过后的皮肤颜色)很性感,很吸引人。加上白皮肤更易患皮肤癌症,对这些人来说白皮肤是“坏基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锥子脸”和“尖下巴”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美。但当你知道这类脸型的人一般都有严重的牙齿健康问题时,你还觉得“锥子脸”和“尖下巴”是好基因吗?这类人由于上下颌骨缩小,导致牙齿生长空间压缩,但人类的牙齿数量和尺寸几万年来都没有多大变化,就导致牙齿交叠生长在一起。所以“锥子脸”和“尖下巴”的人一般都喜欢在笑的时候捂着嘴,有些是做作,有些是因为牙长得丑。牙齿因为生长空间被压缩而长得畸形不仅影响到牙齿美,而且由此产生的病变带来的痛苦可能伴随他们终生。那么,“锥子脸”和“尖下巴”还是“好基因”吗?
基因除了和环境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外,一个人身上携带的基因本身可能是“冲突”的。有“好”的基因,就极有可能携带了“坏”的基因,反之亦然。
比如:在人格特质上,“神经质”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得情绪化,不理智。但当你知道绝大部分的演员明星们携带这种导致“神经质”的人格特征的基因,你还觉得这是种“坏基因”吗?
我们都非常羡慕高智商的人,但如果你知道很多高智商的人都有严重的情感障碍,以及人格(性格)问题时,并且这些问题是由于他们携带的高智商基因导致的,你还觉得这种基因是种“好基因”吗?历史上,那些心理或生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天才比比皆是。
正因为基因和环境,尤其是和人类社会里千千万万的变量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所以人类世界才会充满了不确定性。文盲夫妻可能生出个天才儿童,清北双博也可能生出个学渣,穷山恶水间飞出凤凰,豪门富宅养出东施……
统计学里面有一个叫“均值回归”的现象,通俗理解就是:漂亮的人不可能后代一代比一代漂亮,高个子的人后代也不可能一代比一代高……,所有的家族在延续的时候家族的某些生理特征无论多突出,最后都会在繁衍的过程中回归到一个“均值”水平(当然,也有可能中间突然产生“好的”或“坏的”突变,而不是缓慢地“回归”)。
而真正比“遗传”和“基因”更使人与人产生差异的反倒是“文化”(这里的“文化”不是指所受的教育程度)。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在没有进化出鱼鳍的情况下可以下水游泳,没有进化出厚绒毛的情况下可以生活在极寒地区,没有长出翅膀的情况下可以上天飞翔的原因。而历史上某些家族的兴旺,与其说是遗传基因的作用,倒不如说是家族文化传承的作用(文化基因)。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家族的基因不够“好”,希望找一个有“好基因”的对象来“改良”自己家族的基因,要先弄清楚一个事实:自己身上被你自己嫌弃的基因真的不是“好基因”吗?而且,你在“改良”自家基因的时候,结果可能是你完全无法预见的。否则这个世界的财富、权力、智慧、美貌、身高、完美的身材……,所有好的东西都永远集中在少数几个家族的手中无法改变了。
上海复旦大学分子人类学实验室的严实博士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做过广泛的采样,经过统计和汇总之后,他发现大约60%的中国男性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五大祖先的后代。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分享的主要基因是一样的,无论你有多强烈的期望“改良”自己家族的基因,结果可能都在如来佛的手心里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