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人类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题记
《娱乐至死》的作者是尼尔•波兹曼。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娱乐至死”的观点——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书的前言部分,作者抛出了两个政治寓言。其一是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1984年如期而至,而乔治.奥威尔关于1984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很显然,我们幸免于难。其二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在赫胥黎看来,老大哥固然不在了,但是人们的惯性还在,人们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而作者在这本书中想告诉我们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书中从两个部分论证了他“娱乐至死”的观点。
第一部分讲了印刷术、电报、电视等技术出现后给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带来影响,提出了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的观点,指出作为文化载体的媒介的不同会对文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二部分从娱乐、新闻、宗教、政治、教育等方面着重分析了电视的普及带来的影响。虽然作者没有否认电视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但本书的目的更多的是指出电视带来的危害,故而说的都是电视普及给我们的生活、文化带来的倒退及不利。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般的缓慢渗透的糖衣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