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害怕死亡
更害怕遗忘
伴随着清醒而来的是对周遭环境的一无所知和对自我认知的完全忘却
托马斯 成为下一个来到迷宫的人
当其他人似乎已经喜欢了这与世隔绝且绝望的生活时
他决定离开这里
......
伴随着逃出迷宫的喜悦
紧接着是巨大的废墟和一层层包裹的阴谋
......
从不知这选择的对错
而我只是想保护我身边的人
即便被炮火和死亡包围
我也想冲破牢笼
诚然,未看过原著。但因此想去看看原著。
为了看《移动迷宫3》
而特意提前两天补了前两部
被网友吐槽为《饥饿游戏》《奔跑吧兄弟》《生化危机》的结合体
即便还是接受不了各种神转折
即便还是会在突然跳出来的丧失镜头而猛锤身边的小伙伴
还是想讲一讲
这一部一直在奔跑的电影
生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逃亡。
所以它残忍。
这是一部反乌托邦系列的作品,类似于乔治·奥威尔的《1984》或扎米亚京的《我们》。
反乌托邦,顾名思义,与西方早期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相反,它更多反映社会的另一面,那些表面平和和温馨背后的冷漠或阴谋。
“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于物质,精神受控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整个氛围总是带着及其压抑的气氛;你永远无法说明谁是正义的一方或是绝对的反派,他们有着自己的绝对占位,并且从不妥协。
和许多科幻片一样,这个世界即将毁灭,病毒蔓延,曾经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人类如今变成了衣衫褴褛失去意识的丧尸。
迷宫里的人感到恐惧,带着没有过去记忆的大脑继续生活,他们不肯踏入迷宫一步,宁可就在迷宫正中央过着最原始的生活,并称之为“HOME”,来为他们的懦弱找理由。
迷宫外的人面不改色,把最后的城市用最坚硬的材料包围,然后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把一切废墟和病毒抵挡在外,仿佛能为自己争取最后的安全。他们抓住这些具有病毒免疫的少年关进迷宫,不断地实验和控制,想要寻找最后的死亡解药。他们想牺牲这些免疫人群来拯救全部人类,而,不择手段。
总会出现一个救世主形象的人,托马斯,告诉这个身旁的所有人,我们要出去,我们要逃出去。
即使整部影片,或者说整个系列中,平均每一步的突破都会有人牺牲,而主角和主角的小伙伴们总是能几个人拯救世界一般,又是吊火车又是炸大楼,主角一腔孤勇却从未有缜密计划,逻辑不敢深推,伴随着各种背叛和转折。
但不得不说,一切的前进都是体现的淋漓尽致的。
而托马斯,作为最后的免疫人,拥有着真正的解药的血液的人,面对朋友和世界的抉择,又该如何是好?
生活是一场逃亡,而逃亡的终点又是哪里?
豆瓣上有一些很好的影评提问,分享给大家:
可以试试回答另一个问题:如果牺牲五个人,能救五百万人,该不该牺牲?
如果是五个你的至亲和五百万流氓呢?
如果是五个流氓和五百万非洲文盲呢?
如果是五个非洲文盲和五百万世界权贵呢?
如果是五个世界权贵和五百万儿童呢?
这个问题还有无数种问法,面对每种问法的思考逻辑都不会一样,对每个人也不一样,理性多一点,或者感性多一点。但问题的根本,其实是决定五个无辜人的命。命是人家自己的,不是自愿,都不叫牺牲。除非你把那条命,看成某个集体拥有的财产。但是,面对这个问题,有谁不动杀机?这么残忍的人类,不值得拯救。
影迷讨厌圣母,骂他们为了同自己关系非常疏远的人,损害了自己和自己亲近的人的利益。但超人和擎天柱任自己星球毁灭都要救人类,面对他们这么大两个星际圣母,影迷骂了吗?怎么可以为了这种低等文明背叛自己的物种?因为观众喜欢看,因为人类自恋啊!这么自恋的人类,不值得拯救。
别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你对这世界一文不值。别把世界看那么重要,没了你的世界对你也一文不值。
奔跑吧,为对你重要的人,不为世界。
@Agon
多以宏观视角的移动镜头来体现末日的废墟场面,也不断地展示作为人类的渺小,因此,影片选择把他们的生命刻在墙上,来展示这种生命的顽强性和不可磨灭性。那些为了战争而牺牲的人们,从名字最初被刻上,到最后被划去,他们来这世上一遭,追求的无非也是自由和情感。
最后纽特的死亡赚取了不少观众的眼泪,曾以为他是铁三角的一员而未想过他真的会在最后一刻以残忍的方式死亡。电影讲书中“托马斯举枪杀死了已经感染病毒的纽特”改为了“纽特举起刀自杀”,个人认为是感人且真实的,毕竟那样一个总是为团队着想,不愿兄弟矛盾和懊悔的人,怎能忍心让兄弟结束这一切。
他在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时候,离去了,带着开始浑浊不清的人类理性和抱着最朋友和自由的美好幻想。
最后,纽特写给托马斯的信,无疑也赚取了不少泪水:
我不害怕死亡,更害怕遗忘。
就像他每天醒来都会默念那些离去人的名字一样,也许有一天忘了,那从此就是忘了,连带着那些人在这个世上所有的记忆,也就随风去了。
而似乎他从未后悔过,即使一切从来。
而后的生活应该很好,在一个不被发现的地方,所有的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每天能感受到真正的阳光,听见海浪的声音。
像极了新的迷宫。
亦或是,所谓的,乌托邦。
可这一次,愿这里是你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