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和老师都说过这句话,“我已经告诉你一百遍了”
大人需要认识到,愚笨的不是孩子,孩子知道什么对他们有作用
大人需要认识到,说一百遍是没有效的
只要大人通过反复提醒或着通过替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将本应该由孩子来承担的责任揽过去,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我用这个方法解决了多年以来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相信很多父母都为孩子收拾玩具的问题伤过脑筋
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收拾玩具
玩一天下来,家里一堆堆乱乱的玩具,看着就头疼
我以前尝试过很多办法,都不太管用
1、温柔的好好说话,让孩子收玩具,娃呀,我们应该玩完了就要把玩具收好放起来啊,对吧?(不管用)
2、哄孩子,我们一起收拾吧?(偶尔管用,总的来说解决不了让娃自己收拾玩具的问题)
3、严厉的要求,必须要收拾好,不然不给你玩玩具(不管用,容易陷入权力之争,伤感情)
4、以后你不收拾玩具,我就把那些玩具扔掉(不管用,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吵了一次,由于伤感情就没再用,如果孩子害怕父母的权威而顺从,那不是心甘情愿,没有长期效果)
5、吵架(不管用,且破坏感情)
所以这个问题就一直留了下来
直到前不久,我采用了这个新方法
我跟儿子说:兄弟啊,我有个想法要跟你说
儿子:什么啊?
我:关于收拾玩具的问题,我想这样,以后八点半以后我看到地板上如果有没收拾的玩具的话我会把它们收拾好保管起来,等你在接下来一周里都能及时收拾好玩具的话我就会把我保管的玩具还给你
儿子:为~什么啊?
拥有玩具是一个特权,与这个特权相伴随的责任是照料好玩具,不尽到好好照顾玩具的责任,就会失去拥有玩具的特权。
采用了这个办法以后,效果很神奇
每天晚上八点半前儿子都会把玩具收拾的干干净净
不需要我提醒
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只要掌握了方法,带娃如此简单
这个例子说明了有助于理解逻辑后果的又一个指导原则,那就是让孩子知道与特权相伴随的是责任:
特权=责任
缺乏责任=丧失特权
不尽到责任,就会失去特权
在理性的时候,大人知道自己的关键目标是促使孩子成长为幸福而有责任感的人
然而
大人们太容易陷入权力之争,太容易受情绪支配而把“赢得“孩子变成“赢了”孩子
父母和老师们都不愿意承认惩罚让他们感觉挺好,因为这给了他们一种在孩子行为不良时使他们觉得剥夺了权力感
大多数父母相信让孩子举止得体是他们的职责
但是忘记了
强迫并不是一种为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所需的生活技能的激励因素
他们还忘记了
管教的目的是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