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我并不觉得这是写孤独的电影。
有人喜欢用纪念品标记自己去过的地方,漫漫岁月慢慢回味。
有人喝酸奶的时候先舔奶盖,借此完整地拥有整盒子酸奶,无关贫富。
有人习惯袜子将袜子一双一双地收好以免某些袜子“落单”;有人却喜欢一股脑地收在一起,享受穿时拆盲盒般的惊与喜。
夜晚23:30:有人疯狂地扭动身体和城市的灯光融为一体;有人在20平米的小房间和朋友聊小说结尾。
一部电影只有两个小时,拍什么能抓住观众眼球。不言而喻,要拍最“绚烂”的时刻。
快餐时代,多少人买一张票只为两小时的“精神高潮”,为失而复得的爱情哭,为无厘头的对话笑,看点屌丝逆袭精神抖擞。主角逆袭还得两小时,你倒好就三分钟已经成为时代最强王者。
亲情,爱情,友情,被各大导演玩了个遍。可我们出了影院,冷风一吹,孙子还是孙子。
这些片子以及某些网文使我总在思考一些问题。我和亲爱的姐姐曾有过如下对话。
“姐姐,同样的网文我看了3年。你咋能看10年?你不觉得假得有点离谱吗?”
“妹儿,你不懂!现实太残酷了,没有小甜文我怎么活啊?”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你是英雄,我不是呀”
这里并非争论谁层次高低,只是,我姐姐绝对不会花俩小时看这部电影。网文是她的止痛剂,什么是快餐时代生物的止痛剂呢?
选择三分钟精神高潮就得放弃直面生活本质的机会。
随便翻几个平台,高赞的影评都写到,这是一篇拍孤独的电影。
“他连水果摆放的位置都要计较难道不孤独吗?”
“数十年如一日,不变的黑色大衣…这难道不孤独吗?”
“哭了,哭了,好惨一主角,为什么不给他一个好结局。”
sorry,我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局。电影只是拍了一个普通人普通的人生,真实认真的一生。
为什么反复强调不孤独呢?因为我的生活和他一样呀,如果有一天死亡突然降临,我会面带微笑地离开。
世界因为参差不齐而美丽。我只选我要的,恰好寂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