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的认知谈中医的科学性
黄岐之
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王仲教授在网络“学堂在线” 《医的奥秘》讲座中谈到:医生从事的职业是最终不得不失败的服务。
神医扁鹊三遇蔡桓公,明白其疾病危害性命,避而不见不治。
古今两位医生,一位现代西医专家和一位中医名家为何有此感叹和表现?他们对医学的认知是如此异途同归。他们告诉我们,医学是存在认知的局限性。医学不是万能的,不能超越人们对医学问题的认知;医学是随人类对其认知发展而进步;医学及技术是应用于救死扶伤的,但必须依据对人体生命生理、疾病病理的认知基础进行活动。
医学是科学,如人类所创立的其它学科科学一样,都是人类对自然及现象的认知。
爱因斯坦是现代伟大的自然科学家,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凭借自己对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成为了最有名的科学家。在爱因斯坦眼里,人类就像是一个小朋友在一个庞大的图书馆里。他说“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设计这个世界的” 。他为什么在洞悉了这么多的科学理论知识后,提出这样一个迷惑的问题。
无独有偶,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经典物理学家创立者,牛顿也有此迷惑,因而将老年的时光奉献给了上帝。
医学的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认知方面是相同,都是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所不同的是,学科方向不同。
人类对自然的认知结果是否正确,表现在理论学说能否经受实践的检验,而不是结论是否一样或时间的早晚。
上述医学家与科学家的迷惑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认知特点,认知的片面性及无穷性。如寓言“盲人摸象”描述的情景。现代科学观的建立是以科学的认知体系理论为基础,学科的科学性表现在其学说理论的内容符合科学认识理论的架构,且经历实践的检验。这是科学的最本质含义,是判断学科认知是否科学的准绳。
西医有其符合科学观的认知体系,中医也有其符合科学观的认知体系(参见《你好,中医》之“中医的简述”),因此,西医是科学,中医也是科学。中西医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体生理的认知,但中医较西医更早地出现,其表现与西医不同,其认知体系无差异。因此,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中医的理论是系统观的,这是科学的。”(《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
(《医学随想》文集为原创系列,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时,请说明出处,否则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