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
“产品需要重视自己的核心用户,他们是自己产品目标用户中最最重要的那一部分人,甚至一些产品为了讨好核心用户,故意得罪其他不重要的用户,即所谓的‘洗粉’行为”。
有这个观点引发出核心用户产品和普通用户产品的一些差异。这里谈到的产品,它能够“洗粉”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粉丝让你能够去筛选,这就是一个普通用户产品向核心用户产品转变的过程。绝大多数产品最开始的考虑是既要充分重视核心用户的需求,也要照顾普通用户的需求,这样才能培养一些可靠的种子用户,进而扩大自己产品的用户量。如果产品初级阶段完全直接精准的对准核心用户而忽略普通用户的需求,那么他就不会存在洗粉的过程,它在产品诞生之初,就已经就非核心用户拒之门外了。
不同的产品特性决定他要走的路线是不同的,像QQ,微信的最开始都是充分拉拢大量的用户,之后在完成吸引了大量普通用户后,又出现了精准投放广告或者充值充钻的行为来服务核心用户。其实大部分互联网产品的都是走的普通用户产品路线,最起码要满足80%用户的普通用户的根本需求,快速获得种子用户,并且获得用户数量的指数级增长,不管是真心想要做一个长时间运营的优秀产品,还是想要急速套现,获得大量的普通用户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产品是只针对于核心用户的。就比如一些工具产品,锯、刨、锤等产品都只是针对于木工这些特定的用户。由此来反推互联网中的产品,因为绝大多数并不是单一的工具产品,所以,就希望能获得的用户数量更多,而如果某个互联网产品具有高度的工具属性,可能它就是更多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就像一些时间管理类工具产品。
同样是工具类产品,渴望获得更多普通用户的工具类产品和更专注于核心用户的产品,它们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具有差异。还是拿时间管理类工具来举例——滴答清单和Omnifocus,其中滴答清单希望获得更多的普通用户,操作较为简单;Omnifocus更加针对于核心用户,提供的功能更加强大,在时间管理的方式和维度也更为多样。
两种产品的收费模式也不一样,滴答清单可免费提供简单的基本的功能给普通用户,同时提供付费功能来满足核心用户更复杂的需求,这样就能既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也能保证一定的普通用户数量,而Omnifocus只是提供两周的试用,之后就是必须付费购买才可以继续使用,在他们看来,完成付费购买的用户就是他们的核心用户,而只是试用没有继续购买的普通用户则直接被他们筛选剔除了。面向普通用户的产品,很多时收费极低的甚至是免费的,而针对核心用户的大多是收费的,很多能充分满足核心用户需求的产品即使收费很高,核心用户也会买它的账。
针对于核心用户的产品,它的一些操作的复杂性是高过面向普通用户的产品的,因为核心用户会有特定的需求,使用产品的需求更细化,而面向普通用户的产品更多的将用户看做小白用户,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复杂的操作。
由此就可以推断出,你的产品属性以及目标用户会决定你产品设计的复杂度,如果你希望做出一个获得大量普通用户的产品,即使针对于核心用户肯定也会做一些特定功能,但是为了能够获得大量用户,你的产品的操作复杂性就必须降低,对于任何用户都是友好可用的。而针对于特定用户,你产品的操作复杂性就可以相对提高一些,当然并不是说越复杂越好,也就是在保证功能满足特定用户需求,保证产品的专业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简化操作,即使学习成本可能会高一些,但是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由此带来的帮助也是更大。但是如果单纯为了简化,而砍掉那些核心用户想要的功能,那么这个产品就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