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练收获(475)

胡晓会  中原焦点学员,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1.8.10坚持分享第1251天

今天是地面公益咨询,我做咨询师。(从3.25开始咨询师46+14次)

本校学生,第五次咨询。

家长是第一次在咨询室看到孩子正向。用了循环问句让大家看到系统的变化。

坚守了时间设置。迟到十分钟,准点结束。也算是给孩子一个提醒,我们都需要有时间观念。

刻意用了具体化,因为学生各方面状态都有很多变化,孩子刚开始感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聊了,就聊上次咨询后改变,是怎么做到的,周围亲人的看见,开学后的希望如何,长大后的梦想…

合分合也挺顺利。鼓励赞美了妈妈已经做到的,努力改变的部分,五次咨询可以结束了。

以后有什么可以再约。

还是挺开心的,焦点平均4.5次可以结案。真是焦点的魅力。

需要提升的部分,咨询师说得有点多,有些部分直接引导痕迹比较明显。


一、难得(81)

以前迷迷糊糊的几页书,今天重读,有了新看见。

这一轮的难得分享到81天了

二、学习分享(59)

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你对孩子怎样描述他们就怎样,以你的描述的样子成长

要经常对孩子进行积极暗示。经常用新的健康的看问题的观点和角度影响和带动孩子。

成绩很重要,但不是唯一

发现对方比较在乎的事情

觉察对方心中的受伤小孩儿

要多问孩子: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好?怎么能做到这么好的?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三、读书笔记

“问题谈话”和“方案谈话”之间的区别在于问题谈话完全属于问题与解决方案,没有丝毫关系。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世界,世界建构的过程是心理的过程。

咨询师并非进行评估和诊断工作,来访者也并非寻求正确的建议或者处方,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针对来访者的未来进行工作。

德•沙泽尔曾开玩笑说:治疗就是两个人一起尝试,找到其中一个人到底想要什么?

咨询师是“提出有用的问题”的专家,但并不是来访者生活的专家。

“来描述而非解释”治疗过程,当谈论到来访者时,我们只应描述他所看到和听到,而避免一切解释性的语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