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戴望舒的那首《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读过这首《雨巷》的人,自是难忘。
那蒙蒙细雨,那湿漉漉的石板路,那油纸伞下袅娜娉婷的身影,那悠悠的,长长的雨巷。那斑斑驳驳的老墙。寥寥数字勾画出一幅油画般的意境,已是深深烙在我们的心上。
城东南那一片古老而又清新建筑中,也潜藏着戴望舒笔下那样的许许多多雨巷。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们大多是明清建筑或是在明清建筑的基础上经过重建的。说它清新,是因为近年来政府着力城市建设,对旧城进行了改造,为保证一个城市特有的建筑风貌,对这一片老城区进行了翻新润色,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访古探幽的好去处,这便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打卡地老门东。
夏日的梅雨,淅淅沥沥飘落于头顶。我穿梭在那一片古建筑中,仿佛时光回溯。那一块块青砖石板匍伏脚下,那一丛丛鸢尾菖蒲,一树树木槿花,从青砖地面石头墙的转角处扑面来;那一挂挂凌霄和长青藤,爬上高高的墙顶,屋角,它们的枯藤,嫩枝,新花又飘然荡漾,在人们头顶摇曳悬挂;一株株百岁老树站立街头巷尾,象忠诚卫士守候着这百年老宅,雕梁画栋的屋檐,卷棚,歇山式屋顶,无一不在这里述说着他们的经年累月的历史沧桑。大大小小巷子,书写着这一首首新的“雨巷”
“雨巷”两旁,林立的咖啡馆,茶馆,美食馆,绸缎铺,成衣铺,香料铺,酒吧,酒店,还有文化名人旧居,纪念堂等等。
进进出出着着各色人物。古老的街巷里,着古装的美人儿携男朋,拉女友,摆出各种优雅的姿态,象泛着旧时光的凌霄花,等待着那“咔嚓”一声之前,瞬间激情绽放。
时而,深巷里悠悠地晃出一把彩色的油纸伞,伞下那个袅娜的身姿,仿佛让我看到了丁香姑娘……
穿越时空的切换,镜头下突然出现穿着蓝色雨衣,开着“哒哒”着响的大斗电瓶车,一对的老夫妇,他们的“宝马”停在巷子的拐角处。我刚刚走过那里,记得那里写作“转角遇到了你……转角遇到爱……”
他们掀开盖在头上雨衣帽子,露出了如雪的银发,他们是这里环境的护卫者。他们没有觉得自己老迈,为生活,为自己,为儿孙,为城市,为这承载了悠久历史的青砖碧瓦,为这深深的街巷,他们倾其最后一点力量。雨,淅沥着,他们没有因为地湿,路滑而停下手中的活计,劳作是他们最熟悉的动作。
百年老字号的咸醇酒店里,有茴香豆,有鸡汁豆干,豆腐脑,杨梅汤……,孔乙己的背影忍辱负重在这里日久天长。
与老板娘攀谈,知道安徽籍人员在这里主打天下,他们有的做店铺生意,有的做清洁工,有的当服务员,有的做保安……“他们的老祖宗朱元璋由凤阳到南京,几百年前已经开了历史先河。”这是老板娘的调侃。
深巷里,花花绿绿的衣衫,花花绿绿的雨伞,花花绿绿的藤蔓,灰砖墙愈发显得庄严。又一对银发老人,于这庄重与浪漫交织中,在雨巷里,手牵着手入得镜来,黄昏的余晖撒落雨巷,洒落在他们身上,又是一幅油画展现。
今天的这里,有许许多多的雨巷,雨巷里不仅有历史画卷,有一首首经典诗篇,更有许多浪漫故事和人物新编。这片老建筑依挨着庄严的中华门老城墙,它显示着历史文化名城的老成持重,透出六朝古都的大气磅礴 。更是谱写出了古都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