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提到品牌形象和文化塑造的“陷阱”,提出形象和文化是顾客带来的结果,而非刻意、凭空塑造。品牌形象和文化塑造的前提是品牌包含了可行的定位,因此依然是建立在品牌定位基础之上的。塑造品牌文化和做品牌定位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为了把品牌打入消费者心智,成为品类的代名词,赢得竞争。二者是钉子和锤子的关系,品牌定位所包含的信息需要旗帜鲜明地传递到消费者心智中,是钉子。品牌文化是众多锤子之一,将这颗钉子敲进去,甚至还能起到粘合固定的作用,在定位进入心智,文化引起共鸣时,此时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拉近,关系更加牢固。文化产生于定位,即使是未来品牌去塑造也应当服从于定位。如果定位于大众,你的文化就不能是小众的,文化应该具有“潮流”性质。反过来,如果是针对细分市场和特定人群,你的文化就不该从众,而是符合这个圈子的人的精神,要够个性,要有对立,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甚至成为这群人相互认同为“同道中人”的符号。这里蕴含的前提是,要做个好定位,才能让这个圈子的人购买,然后形成了一种文化。
品牌要做大做强,是需要品牌文化或者品牌形象的。纵观全球各个行业,凡是享誉世界的品牌都有着比较好的品牌文化内涵,并深入人心,让消费者愿意付出溢价。哪怕是工业企业,尤其日本,极力讲求工匠精神的故事,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
文化的形成因素多种多样,究其本质是一种群体的价值观,认同这种价值观的人多,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规模就越庞大。近几年女性自我实现意识的觉醒,导致各类品牌都开始讲述的女性故事,讲独立、讲悦己、讲社会认同等等,但是其实讲好的不多,而讲好的往往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女性品牌,并非生搬硬套。再往前推,江小白讲青春的故事和文化,是因为其本身定位就是“青春小酒”。品牌要在兴趣、生活方式、个性等方面打上标签,去和具有同样标签的群体共鸣,并且坚持这种文化的塑造,要明白文化适用于长期主义,而非一蹴而就。
好的品牌文化让品牌更有生命力,让品牌更好地传播。定位类似物理兵器在竞争中突围,文化就像圣经佛经一样让人信仰皈依。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恒大造车我不感兴趣,如果奔驰造房我还是挺感兴趣的。并非说品牌文化就更高明,而是说真理在大炮射程范围内,没有定位的护航,想去灌输自己的品牌文化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