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作业雨️️时刻,赶工...断断续续的回忆,信马由缰的写,反刍一下当年的自己是如何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上回写到了大学毕业时第一次只身离家在火车上的焦躁不安。
话说97年春第一回到大上海,刚抵达那一刻的情绪是失望的。这个无论在报纸上、电视上,还是在人们的口中,以及中学好友们的书信中都闪闪发光的城市在我眼中是灰蒙蒙的。灰突突的高楼紧挨着成片的老房子,清晨路边川流不息的人群或走或骑着自行车,也是一色的灰蒙蒙。全然没有印象中的大上海的洋气,跟脑海中的灯红酒绿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们一行被安排在虹口区的一个二星宾馆里,每早早餐后就步行来到旁边商住公寓的办公间里接受迁厂流程及细节的培训。主事的是个中年台湾人,是南非某省在国内的商务代理,类似我们国内的贸促会一类的机构,来国内几年娶了年轻貌美的大陆太太。只是那时候完全没有留意这些,脑袋里被培训的内容和一堆的英语名词灌的满满的。负责讲课的是个交大毕业的高材生,在台湾人那工作了三年,两个月后就要派驻南非了。他讲解的很细致,要求也极高,一半中文一半英文的讲解,反反复复的让我们确认并复述学到的内容。前几天我是场上疑问最多的问题宝宝,几乎承揽了全场三分之二的提问,好在培训的帅哥很nice,每次都很耐心的回答一直没嫌我烦,还鼓励我不懂就问。到现在想来,那人的样貌都记不起了,却依然喜欢那种认真又投入做事的样子,喜欢那种心无旁骛的状态。
一周培训快结束的时候,听说要考试,这一周内迅速填充的满脑子术语把脑袋填的满满的,连提问的地都给占了。一上午闷闷的,几乎没有人提问。培训的交大小哥很是诧异,目光不断的扫过来,像是没了底。最终还是忍不住停了下来问我们,今天是怎么了,不在状态?我干笑了一下,回了句脑子不够用了。其实培训结束,考试,回去面临的马上就要在工作中实践......状态改变带来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像一股低气压把新知识带来的兴奋感给淹没了,好在考试还算顺利。
晚上的送行宴,算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参加商业酒局。只在家宴中喝过酒的我坐在席中全身收缩的直直的,哪晓得酒局上还有那么多酒文化。看着领导同事们一一都敬了酒,想想自己那有限的酒量......索性端起杯来了句:我酒量有限,就敬在座的大家一杯......话还没说完,坐在主位的台湾代表就乐了,一边看着我笑一边慢吞吞的说:那我得赶紧多吃点,我这还没吃饱,你这就要结束了……我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牙齿拼命咬着下嘴唇,不知道该坐下还是继续把杯中酒喝下去。幸运的是年轻总是被原谅的,台湾代表举起杯跟我碰了下,然后和颜悦色的说:你现在这样做,我们大家会觉得你年青很可爱,可是如果三年五年之后还是这个样子,恐怕就没有人觉得可爱了。这句话让我在初入职场之初,立下了自己的职场基调:力求专业和沉稳。
之前的我是个只看未来,从不愿意回头的人。如今回过头来看看,人的很多决定和内在的规则都是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中不知不觉生成的。如果不曾回来梳理,真的不知道原来这事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我内在的这些影响今后行为的规则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成长环境的不同对人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对这些曾经的影响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和代谢,拿回自己人生的选择权。欢迎同样感兴趣的小伙伴留言留下你们的思考。
爱琳天
可盐可甜 70后心理咨询师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