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火车,容易联想到特产推销?还是春运大潮?
如此稀松平常,以至于似乎轻微地那么不值一提,但是如果加上岁月、人与事的砝码,这便是一个沉甸甸的混合体。
1. 新鲜到麻木到反感
2014年5月,18岁,第一次坐火车。
出生在广州,由于家庭原因,一年级结束后被迫回到祖籍茂名化州。从此在化州读完小学、初中、高中,没想到的是大学也在茂名。
当然不是说茂名的教育不行,只是好像在一个地方呆得越久,就越不想长此以往地习以为常。于是在大一的五一假期,跟虎子商量后决定去湛江玩,坐一次火车,从茂名到湛江。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新鲜事物仅如火车,单是想象足以颅内高潮。
心里万分焦急而激动地等待着第一次。在月台上看到是绿皮火车的时候更是难掩兴奋,对着车头就是一顿疯狂的咔嚓咔嚓。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车程,坐到车上就一直看着窗外,看着一晃而过的花草树木,幻想着我也有今天,梦境如从前。
附上当时在贴吧更新的游记
http://tieba.baidu.com/p/3745610478?pid=68013312260&cid=0#68013312260
7月底暑假的时候,决定去云南穷游。穷游在我看来是有侧重点地穷,我的原则是交通住宿都可以能省则省,但吃不行。好像暴露吃货本性了…
因为最初计划是在一个月内尽量多地旅行和玩遍云南省,所以难免会在城际间往来。比如从昆明到大理和丽江,玉溪到建水。于是乎,所有城际间的交通都以经济实惠又安全的火车为主,除非没有大巴,真是一度坐到我怀疑人生。当然也有因为计划不完善导致错过火车,不过意外的错过却让自己有了第一次被请到酒吧里把酒言欢的回忆。
之前从来没想过第一次从火车之后,不到两个月就要坐火车坐到想吐。也没有想过大四还要周而复始地经历一次。
2. 进阶卧铺
2016年6月11日,第一次坐卧铺,从茂名到广州。前一周坐了凌晨火车的卧铺去广州面试暑假实习,是销售公司的地推;所以接到进入复试机会的通知欣喜若狂。为了不搞砸面试,听了妈妈的劝阻,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卧铺,第二天面试。
说是复试,其实具体操作是这样的:从早上开始到公司填表,等其他人开完会之后跟着委派的小组长搬样品、坐公交到城中村。因为那一带的城中村很多做印染和加工的,所以很多家门都没关。开始先看着组长做地推,一家一户地去询问,推销;然后自己再去模仿、说服。被骂、被无视、被驱赶出门都是家常便饭,完了还得厚着脸皮地赔笑脸说不好意思,大哥怎么火气这么爆啊?要不要试下我们的牙膏,刷完包你满口清爽,毫无怒火。大哥说:滚。
也许说到铁军文化,很多人一闪而过的是当今阿里如此成功的奠基之路,但是我觉得那是在当时,信息还没有现在这么广泛传播,人群普遍受教育程度还不够高。时代不一样了,很多以往很有价值的东西会因为不断发展而被淘汰。而网购的普及和消费水平的升级,还有工作的实践价值,都让我觉得地推不再那么有意义,起码我个人不想再为此浪费时间。
回想真的感觉当时自己太过于幼稚和执拗,没有深思也没有听从旁人劝诫,一股脑儿地扎进去了销售,认为销售适合自己,只因为它低门槛、高收益。诚然,这个是销售的优势,但同时也是它的劣势,因为低门槛所以竞争大,因为高收益所以能力要求高,并且地推是销售中最考验身体素质的。职业无分贵贱,只是我自以为适合。
其实当时距离胃出血住院仅半年之余。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依然挺严重的。虽说有如此多种状况和因素,但是如果当时真的去做了这份实习,结果是好是坏现在却也难以定夺。
3. 走读生涯
2017年7月至12月,大四上学期,在广州实习。
因为学校和学院都统一规定大四下学期才开始正式实习,所以上学期还必须在学校上课,期末考结束后方可出去。大部分人都是在学校上课,小部分人请假去考研和实习,极少数人长期缺课…
大四暑假前本来确定了要去浙江义乌做外贸的实习,考完试第二天出发,到了直接上岗,连火车票(硬座)都买了。没想到机缘巧合的是在最后一科考试的上午确定了现在的实习,直接把票退了,改买当晚凌晨的硬座来广州参加第二天的面试。实习详情日后有机会详述。
从7月10号开始实习,两个月之后,开学之日无可避免地来临。开学第一周请假回学校,毕竟开学第一课就缺课不太好...从此开始间歇性走读。
有时候老师说必须要做presentation(讲ppt展示)或者交课堂作业,得提前回去;有时候是学校考勤很严,某几天必须回学校,否则扣平时分;有时候是专业实习和实训周,必须本人亲自到场,学校统一包车前往实训地点。诸如此类,于是上课和实习占满了大四。
与此同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平衡好学校,实习单位就会被落下。因为才刚刚到单位实习不久就反复请假,领导虽说体谅,告诉我们要以学业为重,但总感觉频繁缺席还是有点过意不去。
趁着考研党和几个敢为人先的实习党,浑水摸鱼,侥幸期末没挂。在最开学第一周的时候,其中一个老师就把话摊开了:你们可以不上课,这是你的选择,当然期末成绩也不会咋的。结果真的太不咋的,全班35个人,第31名,要知道我以前都是前十名最高全班第二名的成绩...
最赶的一次是周二要考试,星期一的凌晨火车回茂名,周二下午坐凌晨火车回广州。只请一天假,因为请假还得扣工资...大部分都是周四下午4点的火车,晚上10点多回到学校,虽然每每感到身心疲惫,却又很开心能够再次回到学校拥抱,享受在校时光。
在广州的单位和在茂名的学校间,活脱脱一个“走读生”的姿态。只是这个走读跨越的是382公里。阶段性地经历着学生和社会人的身份转换,感触良多。
4. 时光轮回
2018年2月14日,第二次坐卧铺,从广州回茂名。大年二十九回化州过年。只是没想到第一次和第二次坐卧铺时隔几近两年,却刚好是广州和茂名的一个轮回。真是人生处处是惊喜...
以前在茂名,没试过春运,只是有所听闻。所以这次在车票开售前三十天看了下12306官网想买张票的时候,无法理解明明有几张硬座,为啥愣是买不了或者无法成功付款,也完全没想到会有买不到硬座的概念。当天其实还有几张卧铺和不少无座,但是没舍得买比硬座贵一倍的卧铺和觉得没必要买无座,所以就让自己放荡不羁了一回。
接下里两周内偶尔进12306看下,发现无座的票在不断减少,于是赶紧从智行、飞猪和去哪儿网这些抢票软件同时抢硬座,甚至都直接提前付款了,没想到结果是退款,抢票抢了十几万次都一无所获。而此时离过年只剩半个月的时间。看着官网只剩最后几张无座票的时候,赶紧买了一张当作保底,不然真的感觉回不去了。当时竟然还真有种焦虑感怕没法儿回家过年咋办...
至于为什么这么执着于硬座,我提供下背景对比应该容易理解些:
1) 飞机票:从广州飞湛江1070块,因为小机场普遍更贵;湛江离茂名还有70多公里,回到家又是两个小时
2) 高铁票:听说今年年底通,谁知道呢?
3) 汽车票:平时60-70块,过年160块,顶得上一个硬座加卧铺的价格,那为啥不买100出头可以睡的卧铺反而要花钱遭罪呢?
4) 顺风车:身边挺多人坐的,但是在滴滴看到随随便便就是200多...
5) 自驾:驾照有了,还差一辆车
基于此种种对比,硬座是相对我来说最经济实惠的,可是买不到。排除抢票软件和内部票源分配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赶春运大潮的人都是出门在外务工一年回一次家,收入相对低,所以僧多粥少,硬座成了大家争先恐后的资源。
在最后半个月几乎每天平均刷两次12306,结果依然是显示两张硬座余票无法支付,再刷新一下,余票为零。本来也没报什么希望了,自我安慰道无座就无座吧,也就6个多小时,一眨眼的功夫嘛。没想到最后关头还有一线希望。
提前四十几分钟到火车站,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心生恐惧。顿时突感坐火车就像去菜市场买菜一样,人头攒动,犹如釜山行。脑补了一下火车上的人,无座的车,心颤了一下。
在自动取票机拿到票的时候,看了一下12306,从广州至化州还剩两张硬卧。
当时心里还是很踌躇的,离开车还剩三十分钟,看着人来人往,排队、取票、检票。心里一横,“反正都出来实习了,对自己好点吧...”的想法驱动着我冲过去换票窗口,被告知要先退票...赶紧又冲到退票窗,完了继续买卧铺。之前在广州火车站买票的次数屈指可数,大都是网购。
拿到票迅速冲过去检票口,还好时间来得及,开车前最后十五分钟上了车。在经过硬座的时候瞥了一下,比肩继踵,座无隙地;到达卧铺车间的时候,安闲舒适,三三两两。那一刻,感觉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无比正确,否则连续站六个多小时回到化州,肯定累得连饭都不想吃。在卧铺轻轻松松睡一个午觉,醒来看下书,欣赏沿途风景,回家便可吃晚饭。毕竟现在身体已经不如十八九岁时今晚凌晨车走,明晚凌晨车回的那么硬朗了。
回到家,大年二十九晚上九点了,热腾腾的饭菜,亲爱的妈妈,一切是那么熟悉而温暖,听着妈妈的唠叨,吃着可口的晚饭,一切劳累烟消云散。知足不过如此。
5. 百感交集
虽然现在自己身上仍有几分学生时代的稚气,但实际身份已经基本从学生过渡到了社会人。下个月拿了毕业证、搞完谢师宴之后,大学生活也就真正意义上结束了。
时至今日,想起过去的种种经历,全然值得,每一次都在心里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迹。宝贵的大学时光终究也会像火车一样,一路往前,顾不及怀念。愿岁月静好,童心不老地赶上下一趟车。
旅客同志们请注意,由广州开往未来的列车马上就要出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