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中娴妃一开始是个不争不抢,温柔娴淑的婉约派,但后意识到自己的执拗害的家破人亡,便开始三言两语在宫中挑拨是非,露出了非善类的本事,佘诗曼的演技也是相当娴熟了,将娴妃平静之下的仇恨演绎的淋漓尽致。
自富察皇后下线之后,娴妃的才干与能力深得太后的心,太后向皇帝建议将娴妃那拉氏封位皇后,从此娴妃成功上位成继后。
细心的网友们发现继后的手段真是不一般,而且每灭一个人就会剪掉一盏灯,如今剧情已过大半,继后原来的7盏灯已剩3盏,网友们纷纷猜测其中有一盏灯是留给太后的。
继后如今已是后宫之主,想当初为了上位也借了不少太后的力,如今不但不感恩却想要除掉太后,未免有点太薄情了?
继后为什么这么做呢?
大家都知道,继后有个“昏庸无能”的爹,这位继后爹虽然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但能力却很一般,在给皇上办差的时候,造成了民愤,被众人上奏折治罪,虽然继后的爹并没有贪赃枉法,但碍于民怨以及全局,也为了杀一儆百,太后向皇帝建议将继后的父亲处死。
太后为什么要急于让继后的父亲去死呢?
原来是太后的侄子也参与了贪污,她担心事情败露威胁到她,因此只能让继后的父亲先被处死,以堵悠悠众口。继后为父求情,皇帝答应免死但要流放,但是最后继后的父亲还是被太后毒死在监狱中了。
黑化之后的继后,一向心狠手辣,有仇必报,更何况是杀父之仇,因此即便是太后,她也必报无疑。后来,继后收到密信,是皇后的乳母生前留下的,说皇上的亲生母亲不是太后,太后杀母夺子!继后想一举铲除太后,也让璎珞失去靠山。
乾隆是个很注重孝道的人,因此事与太后感情破裂。继后在这件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为皇帝能将太后处死。
可是太后也不是吃素的,用了3招将继后的棋盘全部打落在地。
1、装病引皇上的同情心,对太后非常关心的魏璎珞一直陪伴在侧,将太后照顾的无微不至。
2、安排璎珞找到当年的证人,也是当年先帝身边的侍卫,侍卫说出真相:原来当年皇上的生母曾落入土匪手中被凌辱,先帝顾及颜面将她赐死,而她在死前将孩子拜托给了如今的太后甄嬛!毕竟养恩大于生恩,太后从小抚养皇上感情非常深厚。
3、太后知道璎珞现在是皇上心尖上的人,故意把璎珞带着到圆明园过了一段悠哉的神仙日子。因生母之事皇上对太后的愧疚之情可以说是到了极点,璎珞在这件事中所做的一切皇上也是看在眼中,太后这个时候把璎珞带走,故意让皇上时刻想着念着,等重回紫禁城的时候,复宠便是迟早的事情了。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网友们纷纷表示“看来甄嬛上届冠军不是白拿的! ”
昨天刚看到继后的爹出事,感觉还是挺心酸的,本来弟弟和母亲都已相继离世了,父亲又死的这么冤枉,感觉娴妃真的很可怜啊,在没有遭遇家变之前,也是为人正直、心地善良、不争不抢、特立独行的女子。
家变之后,发现自己秉承多年的家规家训,和“不求富贵先达,但求无愧于心”的做人底线,却被教导自己的父亲所打破了,到头来,她的独善其身不仅被残酷的现实揉碎,甚至被嫔妃们鄙弃,认为是无能、懦弱、可悲、不孝。
有人说,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
娴妃的善,在她前半生的岁月静好里。
娴妃的恶,在她历经亲人离散、孤苦无助的煎熬后。
她彻底地摒弃了原本她引以为傲的良好品质和好人信仰,不择手段地为自己争权夺势,那些手段让人不寒而栗。
成功登上后位,身居高位的她,让人给自己后背的伤疤绘上莲花,寓意自己一路走来,都是双手干净、洁身自好。多么讽刺的自欺欺人。
那一步步的欲望,和一次次的借刀杀人,哪里还有半分的不忍与良善的影子?
善良成了她作恶的伪装,成了她搏取名利的工具。
起初的恪守礼法不愿变通是囚己,到后来的泯灭初心,丧尽天良,又何尝不是让欲望来囚己呢?欲望何时能够满足呢?
当真是应了: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做人何必作茧自缚,最终都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