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壮阔画卷中,福建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政绩,不仅是发展的成绩单,更是民心的试金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党员干部需以人民为中心,以实干为笔,以民心为墨,绘就一幅幅造福人民的壮美画卷。
初心如磐,以人民之心为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员干部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首要在于坚守初心,以人民之心为心,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深刻认识到,政绩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牌,而是刻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每一项决策、每一个项目、每一次行动,都应经得起人民的检验,都应是为了人民的福祉。正如《尚书》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需时刻铭记,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是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真正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利,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解决民忧。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明确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虚功实做,力戒急功近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
实干兴邦,以行动诠释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关键在于实干,在于以行动诠释担当。要深刻理解,政绩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要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确保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如《荀子·劝学》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党员干部需明白,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由无数个平凡而坚实的步伐累积而成的。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推诿,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不断突破发展瓶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注重工作方法,善于总结经验,创新思路,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清正廉洁,以本色赢得民心。“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还需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作风赢得民心。要深刻认识到,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基石。只有做到清正廉洁,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拥护,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起磅礴力量。正如《诗经》所言:“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人民的关注和审视。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制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到克己奉公,勤政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创新发展,以智慧引领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还需具备创新发展的智慧和能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智慧引领未来。要深刻理解,政绩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上。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推动发展的行家里手。要深入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发展趋势,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