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是一个独生子女。
“小时候没有同龄人一起玩,就喊出身体里另外一个弯弯,陪自己玩。”弯弯这样跟我说的时候,隔着电脑屏幕,我就已经想象出来一个4、5岁的小女孩,面无表情地坐在客厅地板上,低着头玩自己的拼图,偶尔还要不抬头的跟“空气”聊上几句。
我望着屏幕,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受。我也不知道回复什么。只回复了一个“拥抱”表情。我觉得,有时候肢体要比语言更加诚实,也更加真实的表达感情倾向。
她给我发来一个哭泣的表情:“对我来说,一个拥抱比什么安慰的话都有用。”
如果面对面,听到这些,我可能更加沉默,只会给她一个深深地拥抱。
不久前,她把自己定义为矛盾体。就是那种刚刚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奋斗,却又一眼望穿结局,变得极度颓废而没有方向感。有的时候像一滴水融入海洋一样,自然、合群,而有的时候莫名的泪眼婆娑、了无指望。
“你知道吗?有时候会觉得我自己不符合我这个年纪的特征。我不想跟人打交道。说话、解释,这些都让我觉得很累。对所有别人很情绪化地交流,而自己的回应不是一个微笑,就是敷衍。”
弯弯说她已经不记得自己从多久以前开始呈现出这样一副精神状态,也许是大学,也许是高中。总之是从发现自己“孤独”开始,别人和我都不一样了。无人理解、无处可说、甚至也想过一了百了。
“刚开始的时候,拼命地怀疑自己,努力的让自己合群,可是越这样越累。而那个孤独、冷漠、喜欢安静、皱着眉头的弯弯,却不知不觉成为自己的朋友。”
没有人比自己更懂那个“朋友”了。
“是抑郁症吗?”我小心翼翼的问她。
“应该是了。虽然有时候总不肯承认,好像承认自己心理有病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一样。可是没有办法啊,病了就是病了,不然一直都在错怪自己。”
我没有说一些话安慰她,因为有些感受我也有。有人曾跟我说过,在目前的这个社会里,每个人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有病。而心理老师也曾说过:这些要靠自己调节,心理医生或者心理老师只能帮助分析问题,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说“安慰的话没有用”。严格的说,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没有用,而非一时的矫情。
有时候我也觉得特别不开心。也会拒绝所有的交流,反复的说“烦”“我好烦啊”“别跟我说话,我真的很烦很烦。”
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那些事情有什么好烦的。只是突然不开心了而已。
然而,对于短暂的不开心本身来说,流汗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运动使人快乐。因为运动的时候,大脑会生产出一种叫做“胺多酚”的荷尔蒙,这种物质使人快乐。可能一个小时之前,还觉得自己低沉,运动完之后,会觉得思路清晰、理性客观,可以有效的缓解或者解决问题。
但是作为已经不开心很久的人,不要把自己往抑郁症里逼。在能够自我调节的时候,最好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在无法自我调节的时候,也要勇敢的去见心理医生。勇敢的去面对已经生病了的自己。
抑郁症远比想象的复杂,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所以,即使不曾感到失意彷徨,也不必对抑郁症心怀排斥。
请严肃对待不开心这件事。千万不要跟一个抑郁症患者说“有什么不开心的,想开一点嘛,开心起来。”一个抑郁症患者,是长时间的感觉不到开心。不是因为身边没有开心的事情,而是他们的身体里已经逐渐丧失或者完全不分泌制造快乐的多巴胺。他们是没办法使自己开心,并不是不想开心。
抑郁症不是传染病,不必带着有色眼镜揣测身边那些“不太开心”的人。安静的聆听,是作为一个“朋友”、“家人”最大的善意。当那些沉闷的、懦弱的、灰色的情绪表达出来,获得理解和支持的时候,才是逐渐走出抑郁的开始。尤为重要的是,聆听是来自一个朋友真正的关心,而不是出于满足好奇心而驱使自己去关心。更不是以自己的三观粗暴的加以判断、指手画脚。
尝试着拥抱他。心理学上有一个定义是“抱持性环境”(理论很长,有兴趣可自行搜索。)如果关系很不错的朋友,可以尝试拥抱。这种行为,比语言更加让人感受到信任、爱意,产生一种安全感。更有利于孤独的人感受温暖。而我自身的感受是:一个慌乱的心在拥抱中得到了安定。
所以,当我有点不开心的时候,请什么都不要说,抱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