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暮①◥
唐·李贺②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
①苏小小暮:李贺的“鬼”诗,诗人李贺与“鬼”字却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②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转眼到了年底,人们又纷纷感慨时光匆匆流走,一刻也不停留。
从几时开始,我们开始数着时间过活,忘却了月上柳梢、白云悠悠、一弦一柱的美好。
说到美,说到月,说到云,我总想起拥有奇才的“诗鬼”李贺。
在他笔下,音乐的美是可以撼动天上飘飘流走的白云,他说“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一曲丝竹,勾起心中无限相思语,竟会惹得湘娥泪滴不止洒满斑竹,令素心寡欲的九天素女满腔忧愁……
这声音时而如美玉相击、时而似凤凰鸣叫,能使兰花笑,能使芙蓉在露水中泣涕……
梨园弟子李凭因为善弹箜篌,名噪一时……李凭或许不知道,因为他的乐音被鬼才子李贺写成诗篇后,就成为了凝固在文学史上的音符。
一段一章,如曲如乐,令人心驰神往。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我读到的描摹音乐的古诗里,最生动最逼真、想象最奇崛的一首,没有之一。
写下这首诗时的李贺,在大都市长安生活,官奉礼郎,也就是一位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而已。
身卑权低,并没有限制李贺的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并没有阻碍李贺用安静的心来聆听曼妙的乐音。
李贺,聆听,书写……载入史册。
或许是天妒英才,这位想象力无限的诗人只活了27岁(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虽然他的生命只有区区27载,可是他的想象力与诗文佳作,让他的生命至少延展到了2017年。
李贺写乐——“石破天惊”,后人读他——“惊为天人”。
在李贺生活的那个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唐王朝从恢弘大气的盖世气象,转入了“烟花不堪剪”的寂寥和落寞。
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家道的中落、仕途的阻碍,都让李贺感到了丝丝寒凉意。
寒凉的时日,或许更能听出音乐里无言的温度和力量。
李贺,选择了聆听,在串串音符中,触摸着人心冷暖、触摸着天与地。
李贺诗里所写下的箜篌,在佛经里有一个美妙的名字“琉璃琴”。
在姚琴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介的《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里,大树紧那罗王率无量紧那罗众、无量天众、无量摩睺罗伽在如来面前,作了一曲八万四千伎乐……
而这位乐神域歌神之王,就弹奏着箜篌(琉璃琴),大千世界一霎那被妙歌震慑,音声隐蔽欲界诸天一切音乐,一切声闻大众听得如痴如醉,情不自持……
在佛教的净土里,可奏出妙音的器物或许无数,但独独箜篌以其形姿如弯月之美、婀娜流转的曲线,为后世爱乐之人摇晃出了一个色彩斑斓又迷幻的梦境……
这个梦境,无垢无净,无形无味,无所从来,无所从去;
这个梦境,关乎心性,关乎清净,关乎缘升缘落。
这样的乐音,这样的美好,你可还愿意遇见与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