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开篇第一段里说到:“一位来访者告诉我,他小时候喜欢打篮球,每次运动之后身体畅快淋漓。他把这种满足和快乐跟爸爸分享,爸爸结果话茬鼓励他说‘打篮球这个爱好很好啊!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你要好好坚持下去,打好篮球!’听完这句话,他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堵在了心口,愤怒却无从发泄,因为爸爸没有说错任何话。”
我开始读的时候,对于这一段话,我没能理解。因为当初的我们都是那样的爸爸,对孩子说着同样的话。
没有任何错处的话,为什么会让孩子会感觉到堵心?显然,爸爸给予的回应不是儿子所期盼的答案。因为,这句没有任何错处的话里,爸爸只看到了打篮球带来的好处,却没有看到孩子本身,没有看到孩子留着汗水的笑容和满足的表情,所以孩子的内心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即便是父母自认为为孩子倾注了一切。孩子真正想要的是来自父母的陪伴,理解与共情。
什么是真正的看见孩子?
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
当你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你就开始在看孩子了;
当你关心孩子意图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时,你就真的看见孩子了。
孩子想要的是能从他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单纯地只在乎问题本身,关注事情的过程,对于事情的经过给予肯定表示赞赏,以此与之产生共情,共享快乐。这样积极有效的回应,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长久下去,爱与信任的种子才会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