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1年半以前从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一书中理解到反思对成长的作用。在后来学习到李笑来老师关于锻炼元认知的三种方法中,包括了反思,加深了我的印象。最近阅读的原则一书中,也多处提到了反思,让我对于反思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发的提升。反思是我们成长的开始,反思是我们矫正行动更快到达目标的必经之路。认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但我对于如何反思却思考得很少。虽然知道了反思的重要,但是并没有用好反思,发挥好反思的作用。
今天又听了罗胖的跨年演讲,虽然还没有听完,结合专栏提问的这一章,我对于如何反思有了一点新的思考。虽然跨年演讲才听一半多,但是罗胖其中多处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了新的思维角度,发现了很多不同的洞见。我想在反思这件事上,不妨从提问开始。
回顾这一年半我践行的反思过程,提问的次数很少,很多的时候都是用陈述在描述我的行动以及决策依据。最后反思变成了流水账一般,缺少了深度,无法洞见结果背后隐藏的问题。如果我多问一些为什么,可能在反思的深度上会提升很多。如果多问几次怎么办,对于我之后的行动也会产生更多的影响。用5W1H的分析方式来看待,我过去的反思多处于回答前面的4个W,when,what,where,who的问题,而对于Why和How思考太少。所以我的反思中,记录了什么时候我又未达成目标,什么时候我又掉坑的描述很多。对于为什么为达成,为什么掉坑,以后如何提升达成率,以后如何不掉坑却鲜有思考。以至于很多时候的反思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完成打卡,对于矫正行动,提升思考层次帮助微小。
如果问一下为什么我会这样的反思呢?我想是因为回答前4个问题不需要什么思考,是一种陈述,非常容易完成。而回答后面两个问题,需要调动我们更多的脑细胞,需要深入的思考,甚至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否定自己,暴露自己的弱点。而我的潜意识里面,仍然是被表现型的人格主导了,回答签几个问题可以让我看起来比较好。而实现了定期的反思,完成了KPI数量的指标,也自我感觉提升了,是一种自我安慰。这是一种思维上的惰性使然,是我过去某些不良习惯的延续,是我不太敢面对自身弱点的表现。成长是快乐的事情,也是痛苦的事情。可以说痛苦越深,成长速度越快,进步越大。而我对于自身的反思就是在尽可能的减少痛苦,最后变成了温水里面的青蛙,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奋。
下面用How的方式来思考一下后面我如何做反思。我想太大的改变会让我抵触以至于最后放弃,所以用渐进式的改变,逐步的多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对于反思笔记的结构,也应该改变以前按照条目进行的方式,而分成成果,问题,原因,改进方式的分块来进行。以问题,原因和改进方式三个段落来强化自己提出问题,思考Why和How的能力。原则一书中对于反思有很多可行的操作方法,我需要针对性的重读,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只有建立更高质量发反思机制,我才能更好的成长,更快的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