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一地鸡毛的故事,从此主人公小林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典型的被生活改变了的人。那时听完老师的描述会从心底里瞧不起小林这样的人,心想明明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写诗的文艺青年,怎么没过几年被生活锤打成俗人的模样,实在无法理解。工作几年后,时常被生活的琐事烦恼,便拿一直萦绕在我脑海边的这本书读一读,读完彻底改变了对小林的看法,我竟然有些理解他并同情他。
我们常常说,生活是一地鸡毛。当读完《一地鸡毛》后,才发现一地鸡毛的生活是常态。结婚前的小林是一个桀骜不驯清高自傲的文艺青年,他敢在上班时间看闲书,被领导批了也不在乎;和同事讨论足球,还想拿这个标准决定要不要和女朋友结婚;在单位里和年轻的同事吐槽这里都是讲婆婆妈妈的事。他的处长跟局长反映工作时抱怨说他工作懒散,上班迟到、看闲书、穿拖拉的凉鞋。局长说,将来他会穿布鞋的。小林好像与体制里的工作格格不入,是领导眼中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是同事眼中懒散又高傲的楞头青。就是这样一个看不惯单位,看不惯世俗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被驯化成一个心甘情愿穿布鞋上班的小科员。
02
小林家的一地鸡毛从一斤馊了的豆腐讲起,引出了一系列困扰他的生活难题,房子、工作、孩子、白菜蜂窝煤、保姆、老家来人等等。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我一边同情小林一遍感叹生活的琐碎,整个故事的描写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剖析人性一针见血,不愧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读完令人有种深深的绝望感,会在内心问自己,结婚后的生活,真的是这样吗?一个接着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偶尔生活平静了许多,也是小林一家难得的愉快时刻。这让我突然想起那句很俗却真实的心灵鸡汤:普通人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就付出了全部力气。读完小林家的故事,更是感叹生活艰难,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03
“哪里想到几年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呢?”生活让一个安静富有诗意的姑娘变成了在丈夫眼中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家庭妇女,惹不起躲得起的家庭领导。一块馊了的豆腐,她也会引发家庭风暴,批判小林的种种“罪行”,风暴最终以查水表的老头到来而停止,她的偷水行为差点被当众揭穿,弄得他们尬得无地自容。她的工作离新搬的房子远了,她受不了挤好几个小时的公交,让小林找人换工作。起初小林嫌麻烦不想弄,她就直接不上班了,小林只好找人送礼,结果因为找了两个关系,吃力没讨好,礼也被拒收,工作也没办成。
不久,她单位有了班车,她以为是领导特意关怀她,并为此开心了好多天,后来听说是领导的小姨子也坐这班车。她才恍然大悟,自己是顺带的,她立刻觉得气不下咽,但也没办法她确实也得到了便利。过了几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她又让小林找关系进好的幼儿园,小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办成,最后是隔壁邻居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陪读的伴,要了两个名额,还假装好心好意送给小林家。她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替孩子委屈,没想到几年后,自己的孩子也像当年一样沾了别人的“光”。她还是没办法,赌气也解决不了孩子上学的问题,她只好接受顺水推舟。
04
“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鸦鸦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有宏图大志怎么了?有事业理想怎么了?”每次小林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安慰自己,以求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寻求一丝心安。
他害怕回家看到妻子不高兴,一块馊豆腐都可以闹得翻天覆地,更何况是生活的人情往来呢。小林老家里的人一到北京就经常来他家,一来他为了面子就要热情照顾,但越热情人来的就越多,妻子就越不高兴。有次小林的小学老师来北京看病顺路来看他,这个小学老师小时候从冰河里救过他,小林想好好招待,妻子却不管,嫌弃他们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在厨房里和小林大声吵了几句,老师怕小林为难吃完饭就走了。第二天上班,他看到报纸上写着大人物如何尊师重教的文章,他把报纸一扔,说了句“谁不想尊师重教?我也想让老师住最好的地方,逛整个北京,可得有这条件!”小林的心酸和无奈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
05
有一天,小林在街上买东西,碰到大学同学“小李白”正在卖板鸭。他上班的公司倒闭了,自己就干起了个体户。“小李白”让他下班来帮他几天忙正好赚点零花钱,出于生计小林便答应了。一开始他面子薄见了熟人会害羞,几次下来他轻车熟路,还叫卖起来。不料有天碰到了自家领导,他忙解释到这是朋友的摊子,觉得好玩试一试。这是他的虚荣心作祟,其实他就是为了几十块钱的生活费。
小林问“小李白”你还写诗吗?他答,“狗屁!那是年轻时不懂事!诗是什么,诗是搔首弄姿混扯淡!如果现在还写诗,不得饿死?混呗。”“小李白”拍了一巴掌,表示强烈的赞同,并接着说,“看,还说写诗,写姥姥!我可算看透了,不要异想天开,不要总想着出人头地,就在人堆里混,什么都不想,最舒服。”他们的对话中宣泄着对现实主义的不满和理想主义的排斥,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爱诗不写诗,是因为太过琐碎的生活里,他们忙于生计就已经让他们筋疲力尽了,梦想、诗歌、足球,那些遥远的东西,还不如小林家的一块馊豆腐来得石破天惊。
06
还记得结婚前的小林用是否爱看足球来衡量女朋友是否能成为老婆的标准,结婚后的他跟同事说,看它有什么用?人家球踢得再好,也不解决他身边任何问题。最后他悟出了一个生活哲理: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蛮舒服。可读完后的我,却无限疑惑和惆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一地鸡毛里,有没有人在坚持着自己当年的理想,最初的那个自己。我相信一定有一部分人在坚持,他们还未受生活的苦。
生活就如同那一地的鸡毛,杂乱无章,它改变了每一个人。我不知道别人如何,我知道此时生活正在改变我。我特别喜欢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的一段描写: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因为理解,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热爱。希望每一个普通人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找寻那短暂而快乐的小确幸,好好努力,好好工作,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