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315/400】《儿童大脑开窍指南》爱贝睿家长教练团著。科学提升孩子的智力、语言、情绪、运动与创意能力。执行功能是大脑对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的各项操作过程。运动就是提高孩子“执行功能”的最佳方法。孩子在学前六年是培养大脑能力的最佳时期。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刺激,将大大的影响孩子的大脑能力发育。
第1章智力脑,思维能力比智商更重要,从小教孩子理性地思考
一、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理性思维很重要,让孩子不只看到眼前的好处,更考虑到长远利益。
二、理性思维能力可以从小培养
1、让孩子知道一件事情如何导致另一件事情发生,这是发展心理学近期最重要、最具革命意义的新发现之一。
2、越早训练越好,推断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三、四步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
1、示范,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孩子最擅长观察学习。保持一致的规律是很重要的,这样孩子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和反馈之间的关联性,当孩子能够越早搞清楚这种关系,他们就能够越早建立起理性的思维能力。
2、判断能力培养。协助孩子把选择的结果尽可能具体化罗列出来,协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弹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弹性思维就是不要被既有的框架所限制。多带孩子去体验事物的不同方面,鼓励孩子用多样的感官系探索,从不同的方面观察、使用一个物品。身体力行,具体引导孩子怎么做。
4、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示范孩子举一反三,把复杂的目标拆解成几个可以依次完成的小目标,然后一步步完成。
四、不同年龄的培养建议
1、0~3岁:培养日常习惯,学习规律。练习把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学习解决问题。
2、3~5岁:阅读绘本,启发思考。通过故事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事物之间的联系,训练孩子去做判断、换位思考,也就是弹性运用自己的知识,鼓励孩子与举一反三,练习怎么解决问题。
3、5岁以上:学习编程,训练理性思维。
五、理性思维是一种怎样的能力
1、理性思维包含了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判断、弹性的做判断、以及解决问题,都与“执行力”有关。
2、从小训练孩子自己做事情自己承担后果,越自主的孩子越知道做事情多想想。
第2章智力脑,培养孩子的数感,从正确数数开始
一、对数学的感知或许是本能
1、孩子的思维具体形象的,他们脑中的数不是数字,而是数量。对数量信息的认识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的,这个本能就是数感。
二、数感与数量辨别:数理逻辑思维的萌芽
1、数感是指数量间关联的意识和直觉能力,对数量关系的直观感受甚至感情。数感为孩子使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以及解决复杂的数的问题等打下基础。
2、数量辨别:数理逻辑思维的萌芽。个数多少,长短,高低,面积,体积等。
三、数感与数数:建立基本的数概念
1、数数能力三步:唱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
四、时空数感与建立对数学的感情
1、时间表征能力的培养:孩子头脑中对时间的认识。表征就是认识、表达和心理操作的过程。先认识白天黑夜,早中晚,整时,半点,再到具体。
2、空间表征能力的培养。图形、空间方位、空间变化的心理操作等。搭积木,画出来,绘本故事描述等。
3、培养孩子对数学的感情。从孩子的本能和日常生活出发,多玩玩能增强孩子数感的亲子游戏。玩中学。
第3章语言脑,小对话,大学问: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一、语言教育要早开始
1、儿童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但并非关键期。关键期的含义就是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
2、语言教育要尽早,早早地多和孩子说话,有机会接触各种语言、各种情景。
二、对话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1、多与孩子对话原因:孩子是在与真人面对面的交流互助中去关注、习得语言。这是孩子语言发展的“社会交往原则”。语言是孩子思想的载体,孩子语言能力给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学语言,孩子需要互动。共享注意就是指父母和孩子关注的是同样一件事,孩子看到父母眼睛望着他,知道“哦,爸爸妈妈在跟我说话”。语言是思维的翅膀。自言自语是需要发展的必然阶段。
三、促进语言发展:跟孩子聊天、做游戏
1、家庭相册:问5W,时间,地点,谁,玩什么,怎么样。
2、假想游戏:过家家等。全身心投入,海盗。
3、亲子阅读。语言游戏和童谣。
四、怎样和孩子对话
1、问答式,对话螺旋上升。不断扩展不断加深。多问开放式问题。
第4章语言脑,让语言流淌:儿童的词汇量是怎样炼成的
一、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
1、儿童语言的获得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语言的获得是一个不断发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有次序、有规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语言发展三个阶段:语言准备期、语言发展期和语言成熟期。
3、家长一定要及时回应宝宝发出的各种声音,主动跟宝宝多说话,用坚定而又温柔的语音和语调。平等对话,及时回应,词语替换练习,连词成句。
二、如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1、读绘本或聆听文学作品,控制看电视时间,营造学习氛围。复述故事,角色扮演,多带孩子出门交流,保护孩子发声器,看亲子动画片。输入有效词汇,教会孩子表达方式。生活出发,游戏中学习。
第5章情绪脑,搭建孩子的社会能力,离不开父母的“脚手架”
一、什么是“脚手架”
1、“脚手架”适当而必要的帮助。来自挑战区的内容,临时可调节,提供暂时的支持和帮助。
二、3~6岁孩子的社会能力瓶颈
1、不太能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缺少灵活的计划和应变准备;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无法预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三、父母如何科学地搭建“脚手架”
1、借助绘本或动画片和孩子做些练习,鼓励孩子的情感表达,引导孩子提升自己;让孩子多体会家长的感受,家长可以用我信息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用描述和感受代替批评;鼓励孩子表达多重的情绪和感受;通过故事教育爱打人的孩子,故事比批评教育更有效。
2、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重要的是提升孩子对他人感受的敏感度,以及对行为后果的预估能力。通过故事的隐喻,以及读完故事后父母的引导,就能营造出接纳孩子、轻松有趣的氛围,家长逐步引导孩子理解自身和他人的感受,提高孩子预估行为后果的能力,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第6章情绪脑,孩子一发脾气你就没招?
一、认识孩子的消极情绪
1、孩子的消极情绪正常。发脾气代表孩子的成长。情绪管理调节的发育晚于情绪本身。大脑两个系统:情绪脑(边缘系统)和理智脑。
二、家庭对孩子情绪发展的影响
1、家庭主导的情绪气氛,孩子最初的情绪调节方式是从家庭发展出来的。
2、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处理方式: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关注孩子的情绪,鼓励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做安慰者和支持者。
三、应对孩子生气的方法
1、带离案发现场,鼓励表达消极情绪,选一个适合发泄情绪的环境;“镜面反射”法平复情绪或者游戏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2、0~3岁满足孩子探索的欲望。做好预防工作,平时多进行“情感对话”,讲故事,分享过去,情绪无论好坏多交流。父母的榜样。
第7章运动脑,你的孩子活动量够了吗?
一、关键概念明晰:身体活动、运动(锻炼)和动作发展
1、身体活动也称体力活动,身体动起来,步行和有组织活动。
2、运动(锻炼)身体活动的下位概念,指有计划、有结构、重复性的体力活动,目的是提高一种或几种身体能力。
3、动作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在个体发育早期,动作发展是判断脑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
二、为什么要关注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
1、增加身体活动量可以帮助幼儿达到并维持健康的体重,促进儿童骨骼肌肉的发育,提高运动技能。多动。
三、身体活动与大脑发展
1、身体活动对海马体、小脑、运动皮层、前额叶都有持续性积极影响。前额叶主要负责人的执行功能,而执行功能是高级认知能力的重要“指征”。
四、关于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量的建议
1、婴儿期:0到12个月。安全进行地板游戏。
2、幼儿期:1~3岁,学习运动技能和主动参与游戏。
3、学龄前阶段:3~6岁。每天累计60分钟以上,最多不超过7个小时的非结构化身体活动(自发身体活动)。累计60分钟的结构化运动(成人主导的体育课游戏等)。
五、身体活动游戏
1、魔法吹笛手,一二三木头人,疯狂红绿灯。
第8章运动脑,动手改变大脑,揭秘孩子指尖上的智慧
一、动作的发展与意义
1、大动作发展(三翻六坐八爬穿衣服等)的目标:孩子学会这些动作越发不依赖家长;解放孩子双手。
2、精细动作的意义:小肌肉或小肌肉群协同完成的动作。与认知发展关系密切。
二、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1、手与大脑。大脑结构是动作的神经基础。动作对大脑有反向促进作用。
2、手与思维、语言。建立外界的心理表征。动作是孩子与环境互动的工具,在孩子跟外界互动、操作物品的时候,他的思维得到建构和发展。手可以帮助孩子感知空间。
3、手势与语言。做手势是孩子在学会语言之前,一个必经又重要的阶段。
三、勤动手,玩出聪明大脑
1、3岁以下儿童的精细动作活动。探索物品,传玩具,抓握,自理方面(吃饭,穿衣服等)。
2、3岁以上儿童的精细动作。用筷子吃饭,涂画,捏泥,玩折纸,手影,手指谣等。
四、容易被忽视的手眼协调能力
1、精细动作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身体协调,视力好。
2、多运动,使用工具,画线,剪纸。
五、不代劳,鼓励孩子多动手
1、孩子动手,家长放手,亲自动手,重复练习。多陪伴,多观察。克制不代劳。
第9章创意脑,小小探索家:从小建立STEM思维方法
一、STEM是什么
1、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通过动态学习,探索、发现、动手和创造,整个各学科知识,培养学习动机和兴趣来解决问题。
二、STEM早期教育的特点
1、思考动机,科学概念,数学融入,科技融入,工程融入,艺术融入。
2、核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STEM活动的内容
1、分类:插电和不插电,活动:水中开花,电子书制作器,金属探测仪,乐高建造者等。
四、STEM教育的准备期
1、3岁以下:在探索感知中体验不插电的活动。
2、3~6岁:动手探索、整合知识。
五、STEM游戏
1、小型鱼菜共生系统:大自然与STEM。
2、影子探索:户外的STEM活动
3、面包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STEM活动。
第10章创意脑,培养创造力,从孩子的生活出发
一、大脑不是赤手空拳来到这世界的
1、大脑是人类为了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进化出来的。
二、向创造天才看齐
1、在生活中到处游荡,然后慢慢地让创造力从生活中“长出来”。
2、允许孩子犯错,走弯路,甚至做蠢事。
三、生活中,我们时刻在创造
1、潜意识活动,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收集材料,然后这些信息在脑中静静地、悄悄地孵化。
2、大脑三个工作网络:执行,默认,凸显网络。
四、培养创造力的练习
1、发散性思维练习。联想性思维。想象力练习。
2、创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