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生死不弃,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还泪之情,还是周星驰的那句“我养你”的包容?
很多人说,看一个人爱不爱你,就看对方愿意为你付出多少。如果他愿意事事都为你考虑,甚至不惜委屈自己,那就一定是爱情了。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真的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爱情片。
1.不沟通的爱,是一场爱的绑架
当身患白血病被家人抛弃的男主张哲凯(后被女主更名为K),遇见了亲人均车祸离世,却乐观阳光的女孩宋媛媛(后更名为Cream)。两个孤独的人相遇,相爱,相伴。
可是,纵使K对Cream爱的深沉,甚至允许Cream搬来与他同住。却从未有过非分之举,也从未对她表达过爱意。
Cream多次暗示K表达心意,但他从未开口。因为他深知自己的白血病会让他随时丧命,他怕不能陪伴她的余生。
可是,让对方爱而不得,真的就是爱吗?我没有看到女主的幸福感,反而看到了她渴望的眼神。
这种让人压制,无法开口的是爱,还是他以爱的名义,来满足自己内心爱的表达。他只是用他所希望的方式来对待她,又是否在乎过女主心里的渴求。
在生活中,不乏这种打着爱的旗帜,伤害别人的人。我们小时候大都体会过这样“霸道”的父爱、母爱。
在他们眼中,爱不是需要和付出,而是单方面的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不管我们是否喜欢,都要充满感恩。
电视节目“少年说”中,有的孩子在台上喊话“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诚然,她的母亲是爱她的,且在她身上倾注了大量的期待和心血。但是,渴望在父母的鼓励中前行的女孩,母亲这种批判式的爱,让她倍感苦恼。
若电影中的K能稍微注意Cream心中诉求,若“少年说”中的母亲能听听孩子的想法,也许大家都不至于爱的这么累。有些苦恼,恰恰是最爱的人给予的。他们的霸权式爱,让被爱的人失去了自我。
爱是双方共同经营的产物,不该由一方控制主动权。给那个被爱的人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沟通中找出最适合彼此的相处方式。
2.盲目纵容,是自我的迷失
电影中,得知病情恶化,将不久于人世时。男主做的,不是珍惜和女主最后的时光,而是拼命想帮女主找个“好男人”。
当女主为了刺激男主,找到了“好男人”杨佑贤,想让他吃醋从而表达爱意时。男主的做法,是去调查杨佑贤的身世。
得知杨佑贤有了未婚妻,他又找人调查他的未婚妻。取得了他未婚妻出轨的证据,并寄给杨佑贤。再去找到他的未婚妻,用金钱收买,用自己的病情和感情请求,想方设法让两人分手,只为给女主一个“好男人”照顾余生。而女主,为了达成男主最后的心愿,不惜跟这个男人结婚。
不知道在男主的眼中,女主是不是一个“玩偶”般的存在,是不是如“寄生虫”一般需要别人照顾才能活下去。
而女主,不但没有认为这是男主的轻视,反而感动于他的用心,情愿牺牲自己的婚姻来配合男主的欲望。
男主K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自己羸弱的身躯,主宰了三个人的爱情。他让杨佑贤和未婚妻成功分手,让女主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
最可怕的不是不爱,而是用爱的名义来左右别人的人生。
在这场爱的游戏中,我没有看到女主为自己的权益做过任何努力。她任由男主安排着自己的生活,不管是跟他的爱情,还是别的男人。
当爱一个人爱到失去自己,那是一件何其可悲的事情。当爱情没有把你变成更好的人,反而在这温柔陷阱中慢慢迷失自己,那么这段感情又是否真的值得?
3.生死相随,是对人生最大的亵渎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的美好不言而喻,但因为一个人的离去,就冒然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是爱,而是情感的依赖,更是生活的弱者。
看到女主结婚后,男主终于功成身退,选择离开。而婚后的女主,在找到男主后,用录音笔表达了对老公的歉疚,就匆忙跑回男主身边。
这所谓的爱情,让她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力。那个被她称为老公的人,成了被她选中的“牺牲者”。爱情中需要付出和取舍无可厚非,但这场爱情却让女主盲目附和,甚至牺牲他人利益。
所有爱情都是可贵的,但违背三观和伦理道德的爱情是不值得的。
女主从始至终都在纵容男主的思想,甚至当男主死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只有靠别人的存在,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那这个人的人生意义又是什么?
4.爱自己,是终身幸福的开始
有太多女人,为这样畸形的爱情观着迷。仿佛爱江山不爱美人是爱,好男儿志在四方就是不爱。仿佛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叫爱,有所取舍、保持理性就是不爱。仿佛养你宠你叫爱,要你自立自强就是不爱。
这种巨婴式爱情观的盛行,让多少女人沉浸在这爱的温柔陷阱中。三观尽失,自我放弃,不是爱的伟大,是活的悲凉,死的不值。
没有谁值得我们放弃自己的人生,我们人生中的所有取舍,都该为一件事服务,那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若一段感情,让我们沦为情感的机器,那是不值得的。若遇见一个人,对我们的成长没有任何裨益,那也是不值得的。
爱自己,才是终身幸福的开始。愿我们在每一场相遇中,都能有所收获,那不管是否有长久的我们,都会有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