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哥周记:2025.3.17考公考编,一边执念,一边理性

后疫情时代,考公考编热一路飙升,热度不减。

非常多的应届毕业生把就业首选放在了考公考编上,有的甚至研究生升学也放弃,只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父母的期待就是孩子有一个“铁饭碗”,稳定就是一切。

可是,考公考编的未来一定就是稳定的么?

答案不是绝对的,但是至少有了它们不会太差。

前几年的经历,告诉了现在的年轻的大学生,他们也想求稳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当官不想内卷,只想一份稳定工作,然后就是生活,过好自己,最重要了。

可是随着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公务员考试的难度与竞争比居高不下,远超其他考试。


公务员职业成为很多人才特别是青年学子理想的职业选择。

据统计,2021年报考人数为157.6万人。2022年报考人数为212.3万人。2023年报考人数为259.8万人。2024年报考人数为291.5万人。2025年报考人数为341.6万人。

连续攀升的报考人数不仅反映了社会大多数的选择,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就业的压力。

那就再看看考公的录取率,千军万马都想过一下独步桥,有同学会说“万一是我成功了呢?”,也会有同学会说“为什么不是我可以成功?”

看一下全国平均录取率:

2023年国考的录取比率达到了701:1,意味着每70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够成功上岸。

2024年国考的报名人数达到了261.3万,最终仅招录了4.6万人,平均竞争比率高达721:1。

可见,绝大多数考生最终都将沦为陪跑者。

公务员考试本身就是一个“淘汰制”,可能最终只有最优秀的那1%才能被选中。

对于剩下的99%人来说,无论多努力,都可能是失败。

在这庞大的考生群体中,真正具备实力和准备充分的考生却寥寥无几。

热度不减?执念更重?憧憬够强?

这背后既有对稳定职业的渴望,也有对现实压力的逃避。

但正是这种逃避心理,让很多人陷入了盲目跟风的误区。


其实考公之路是非常艰难和曲折的,考上的是极少数,大部分同学都会“名落孙山”。

如果缺乏学习的持续力、抗压力,不能不断精进自己,不对自己充满自信,很难走完这条艰辛之路。

考公考编是选拔性考试,是一种“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的不断进阶的选拔,想要脱颖而出,不仅仅理论知识要稳扎稳打,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心理强大、逻辑思维能力,简而言之,智商和情商都要双在线。

曾经接触过几位考公同学,有的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对一些活动组织的流程、细节缺乏必要的熟悉度,对一些公共案例缺乏一定的理性判断。

仅靠看书、背题等往往只能回答表面,没有一定的时间、精力去经历这些工作,很难有一些出色的答案。

有的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在老师同学面前都“不敢说话”,在面试环节显得有点“木讷”,缺乏了一股闯劲和果敢。

这些能力,有些是天生的,有些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而且,运气也很重要。有些人碰到简单的题目就上岸了,有些人却总是遇到难题。


考试总有胜负,人变得成熟的表现就是能够坦然面对结果。

考公考编这类选拔性考试更是如此。

只要给自己一个期限,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要求,脚踏实地且持续精进,能够上岸就皆大欢喜!

没上岸,也要对得起自己曾经的努力,这份努力是实打实的,不是跟风的,也不是逃避的,更不是敷衍的。

特别喜欢网络上的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铁饭碗”,从不是某个组织给予的终身承诺,而是个体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敢于在这个时代洪流当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和热情,始终善于学习和总结复盘,始终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才是职业生涯的厚实根基,才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熠熠生辉,才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