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两岁的孩子去游乐场玩沙子,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拿着铲子往桶里装,装满了倒掉,倒掉了继续装,乐在其中。而我在一旁看得很无聊,实在没劲。
小孩并没有设定一个玩沙子的意义——我为什么要一遍遍地装沙子,倒沙子?大人的心智模式就不同,如果只是为了装满后倒掉,干嘛做这个无用功?所以,大人玩得很无聊。
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功利导向教育。学习是为了学到技能,学语文是为了识字,学数学是为了懂算计,学英语是为了找一份涉外工作,读好专业是为了找一份热门工作。至于文学,哲学,历史,这类无用之用的学科,自然就不受欢迎了。
思维定型后,我们凡事都会追问意义,没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要做?可是,从一开始就追问意义与目的,许多事情就开不了头。即使硬着头皮做了,也终会因苦于找不到意义而半途而废。
写作是我的一大爱好与消遣,但毕业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有提起笔来。跟正经的工作相比,写作既花时间,又挣不到薪水;如果不能发表,也没有读者。那么,写作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追问意义,我错过了许多感受与灵感,错过了写作带来的欢愉。
如果有那么一天,人类文明极其发达,人类财富足够丰裕,教育导向是否会从功利转向开心? 人类的所有作为,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寻找开心?目的,意义,这类词汇彻底从字典消失?至少,开心至上成为主流价值观?做任何事情之前,先问一句,我会不会开心?
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下,人力资源应该能够得到最佳配置,人性应该得到最大尊重,社会效益应该可以实现最大化。
只要精神上开心,肉体的痛苦不再是痛苦。
游乐场的孩子,摔倒了也不会哭,因为玩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如果把人生当作一个游乐场,摔倒了,痛了,也就不会哭了。
我的一个学妹,每天辗转于不同的城市做口译,要么净坐一天,要么净站一天,长期下来,累得满身伤痛,但肉体的痛苦完全被精神上的欢乐掩盖了,皆因口译是她的挚爱。
不给孩子的教育设定太多功利性的目标,让孩子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学习效果会更好;如果从事开心的工作,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最后自然会得到更多物质回报。
假以一定的财务自由,人都会选择做自己开心的事情,追随内心的原始冲动,释放自己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