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给大家讲《现当代中国哲学》,按说现当代中国哲学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一个哲学递进过程,应当各派各家都有,马哲的讲李达,西哲的讲贺麟,逻辑金岳霖,就剩下我们中国哲学教研室的老师在这个地方苦苦支撑,这门课讲的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那种现代转化的那些人物。
比如讲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唐君毅,所以,就变成把现当代中国哲学变成了一个现代新儒家的一个专题讲座,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想这有道理,你说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还用得讲吗,你们天天马列原理,就用不着讲的课。西方哲学咱们学都没学全,有的时候害怕讲错了,所以,最后就剩下我们。但是这一课非常不好讲,今天可能本科生的同学没几个来,希望大家全力以赴听。
因为这课非常难度,应当在我们本科生的课程里面属于最复杂的几门课。过去这门课是放到四年级上学期,也就是最后大家快要毕业的时候,理论上你要学过中西哲学史,逻辑伦理那些常识都学过以后,再来学这门课。
我讲熊十力,其他的老师讲新儒家的其他的人物,这些人物他的思想可能不成熟,可能将来在哲学史上也不一定能留得下来,也许过几百年写这些是不一定有他们,但是他们的思想都是非常包容性的。你可以说它里面有中国传统的,有西方的影响的,也有近现代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所以,严格的说来这门课是非常的难讲。我讲的是熊十力的哲学,我是上班以后就选了这个人物,开始是觉得不自性,反正讲了十来年以后,自己感觉我可以说一说,不一定对,那么,下面我先跟大家讲一下,我如果你愿意跟着我上三周课,我会给你讲什么内容,大家可以看一看我的三周主要讲什么。
我主要是五个内容,在这三周九节课里面。
第一部分内容是一个引言,就是介绍熊十力这个人他的生平他写了什么书,他思想体系有什么主要内容构成,他的思想渊源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第一部分一个简单的引言。
第二部分内容,是明宗。我起的名字是按照熊十力《新唯识论》体系的结构来写的。熊十力新唯识论体系它一般分成六部分,叫明宗、唯识、转变、功能、成物、明心,其中从转变开始是自成体系的,前面两个可以拿出去。明宗是他讲自己思想体系的宗旨的,唯识是他从唯识学转变过来的,后面四个是他自己发挥的,真正他自己建构的体系。
所以,他写他这本书它最早的从1923年开始搞这个体系,到1958年的时候,他写《体用论》的时候,他干脆把前面两章砍掉,直接从那转变上开始。其实它砍掉的是最有价值的,就是他这种哲学是从哪来的?它为什么会提出,他借鉴的思想四缘是什么?
你要直接看体用论是他最成熟的自己体系的作品,但是你不知道他是从哪来。而且那个是一个体系性著作,只不过是我们传统哲学的一个综合和提炼,实际上最有钱最有价值的是前面两个。
那么,我的第一个主要的内容就讲明宗,就是他提出自己哲学体系,实际明宗讨论什么?我给它概括两部分内容,就是看他的生命体验,所导致的一种对于量论的探索。大家可能对这个词不太熟,量是佛教用来标志大概跟我们现代哲学讲的认识相似的那一部分内容。现代哲学,熊十力也属于现代哲学,深受中西哲学互相互动的影响,你要谈本体,你要谈历史政治哲学,你首先要就要解决认识的问题,你为什么能够提出这种本体论的这种建构?
熊十力也是这样,所以,明宗实际上是一个认识人的问题,他借用佛学的词语,也是一样的,首先是,熊十力是如何讨论人生的问题。
那么,主体部分的第二段是讲唯识,他如何从旧唯识学转变过来?
熊十力的哲学是新唯识论,你看它的名字就知道它是从旧唯识论出来。但是你要仔细比较一下,它们旧唯识论的差别是从哪开始的,从一开始就开始了。就从他的那本书的新唯识论的第二章就开始决裂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我刚才说了,后面转变、功能、成物、明心是他自己的体系了,唯识是他跟新旧唯识学决裂的地方,决裂从理论上分析它的关键点是什么?就是一个是从佛教的因果的那种思维模式,转变到传统儒学的那种体用的模式。
因果和体用是什么意思?
我等到上课的时候再跟大家介绍,这是我的第二部分,我觉得这一部分,是我的一个这十几年上课最重要的一个想法。我给你们虽然上的是本科生的课,但是也绝对拿的是我们目前讨论最重要的问题,目前所能达到的关于新唯识论的最好的问题。这章可能比较费神,到时候我们再说可能说每一章关于熊十力的每一章都是比较费神的。
主体部分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关于熊十力哲学的一个整体介绍。
其实有些老师要讲,他可能就讲这第三部分,其实第三部分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就是一个哲学的诗歌,真正的是他前面两段,他为什么要写新唯识论?因为他有他的问题,从它为什么能够提出新唯识论,因为它有它的哲学的基础旧识学,他开始讲自己的体用论的时候,就有他的一套构思了,所以,我准备第三部分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如果你手上有《新唯识论》的那本书,到时候我们可以翻一翻,这个我在课堂上讲的简单一点,欢迎大家比如下课其他时间去讨论。主体部分还有一个内容看时间,如果时间够的话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果时间不够我们就不讲了,返本开新的外王学就是传统儒学,讲我们叫内圣外王之道,一般总是立足于个体的这种生命体验,道德涵养,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要推扩出去,讲修齐治平,熊十力也是这个框架。那么,这一块它有很多想法,我希望我有时间跟大家讨论一下。
这就是我如果你跟着我来上,那么,我有一个引言四个主题内容,欢迎大家能够坚持下去,能够跟我一道把这三周课上完。
好简单的介绍结束,咱们开始给大家讲熊十力的哲学思想。
在讲这个内容之前,我要有一个引言,介绍一下这个人他写了什么书,他思想是什么眼睛,这是我们中国哲学的传统,孟子里面讲你要了解一个人叫“知人论事”,你也知道他是生活的一种什么状况,个体的生活经验是怎么样的。有些老师讲哲学的人他不太愿意这么讲,觉得哲学就是哲学,跟谁说出来的没有关系,大家都知道钱钟书说的,你吃了鸡蛋不必问这个鸡蛋是哪只母鸡下的蛋。
但是学哲学,我们中国哲学的传统不一样,如果不知道他从哪来,你往往不知道他这句话的确定的意思。因为语言总是在语境当中。你要真想学好熊十力的哲学,你去读读熊十力的传记,但是可惜的是没有一本写得有深度的传记,都是那种好像看着很热闹。对他其实并不能真正进入这个人的内心世界。
我觉得我们有一点共鸣。我这十年没干别的,我除了那些必要的事情以外,我对熊十力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我来给大家上课,我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什么准备了课件,我写了一个25万字的材料,就是为了上这三周课。 但是可能我说的时候把你们心说乱了,本来你对熊十力挺清楚的,让我一说说迷糊了。如果那样的话,欢迎大家跟我接着讨论,我们就会通过沟通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下面我用引言来介绍熊十力这个人,希望能够对我们了解他的思想有帮助。
首先是一个简单的生平著述思想眼睛。比如说我给你介绍熊十力,我跟你讲一个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是我编的。你一听我讲熊十力,这已经让我编排过了,比如我给它分成四段,别人就只能跟你讲的时候,就不这么讲。
他的哪些书为什么我们打成红色,我昨天晚上在家新改的,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绿色,有的是蓝色,所有的故事都是经过简洁出来。我跟你讲熊十力的生平著述思想眼界,我是经过剪裁的。那么,你就听我的说,如果不满意,回去自己看。跟我讨论,仅仅上课,光上课,听我的,你永远是学生,如果你能读《新唯识论》,你就跟我站在一个层次上了。
如果你还能不仅读新唯识论,还能想修持力,为什么写,以及熊十力有什么这个痛苦,有什么生命体验,那你就跟熊十力是一个档次的,这是上课的三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