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政治家都具备深谋远虑,远见卓识的本领!
赵简子想看到赵氏由盛到衰再到盛的一个愿景,立庶子赵无恤为继承人做的可谓是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文【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
解读:赵简子心中已有目标,只是想借此事再次证实自己的判断。
(启示:领导布置任务是给你机会的垫脚石,接着,麻溜的接着,再思考如何漂亮的完成。)
文【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儿子曰:“谨识之!”】
解读:重点:“谨识之!”可见无恤领会到了。
(启示:细节决定成败。)
文【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解读:伯鲁的竹简去哪了?说他草率几率较小,可能是被偷了。
(启示:领导最不屑这样的员工,把领导的话当耳旁风。不看重用!)
文【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解读:无恤的确是用心了,竹简随身携带也许是怕有人偷,也许是有人提前告知,无恤的表现深得赵鞅欣喜。
(启示: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带来的区别,积少成多就变成了天壤之别。)
文【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解读:身为政治家,权谋家的赵鞅,立后之大事并非因此一件小事就心意已决的,及至诸子长大成人,赵鞅又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考察。有一天,他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你们去寻找吧,先得者有赏。”于是,诸子乘骑前往,寻宝符于常山。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找到宝符,只得空手而归。只有毋恤说:“我得到了宝符。”赵鞅闻听便让他将情况道来。毋恤说:“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赵鞅听罢高兴异常,顿觉只有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赵氏大业难得的继承人。遂废掉世子赵伯鲁,破例立毋恤为世子。
(启示:提拔你的永远是你的上司,在工作中上司说你行你就行!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学会揣摩领导的心思,会事半功倍哦。)
思维拓展:
经过一系列的考验,赵鞅立无恤为后是铁板钉钉的事。因无恤是嫡子,立他为后怕不服众,于是赵鞅提早布局。有一次他一病好几天,到了第三天终于醒来,告诉自己的心腹自己做了个梦,梦到玉皇大帝托梦给他,他把自己做的梦神话了一般;姑布子卿曾说过“无恤是将军!”后来有位陌生人把他的梦全部解读出来了,全部寓意要立赵无恤为继承人,在大家看来这是天意。朝政时大臣们纷纷推荐赵无恤为继承人,伯鲁背后应该也有团队,只是烂泥扶不上墙,才让无恤得此机会!
赵鞅真是布局布的漂亮! 不正常的事变得很正常,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后续:
赵无恤是如何拿下代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