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有的电脑屏幕上却只有聊天软件话着家常;笔记本上会议记录密密麻麻,散会后少有人记得几个关键词;办公桌面文件铺满,实则许多已处理完毕或过了效期成为“布景”…… 这种“假装忙碌”“刻意加班”的现象,不仅损耗着干部个人成长,更在无形中侵蚀着干事创业的生态。
当“在岗时长”比“工作质量”更受关注,当“表面热闹”比 “实际成果” 更被看重,一股歪风无形中被助长,于是乎,一些干部把“熬时间”当政绩,上班时低效处理工作,下班开始赶进度;有的干部把“造痕迹”当方法,晒工作照、加班照,把工作计划说成工作实绩,等等。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责任心缺失、政绩观错位的体现,将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抛之脑后。然而,对干部尤其是正处在关键成长期的年轻干部而言,把精力耗费在“做给别人看”的表面功夫上,不仅会养成虚浮的工作作风,还会在日复一日的“作秀”中逐渐丧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迷失工作方向;从组织层面来说,“表演式努力” 会助长不正之风,让真抓实干的干部寒心,影响整个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群众利益出发,干部心思不在做实事上,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而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实干”不仅是工作要求,更是成长的“必修课”。焦裕禄在兰考的 475 天,从未统计过自己加了多少班,却让漫天黄沙变成了千亩绿荫;黄文秀在百色驻村的一年多,没晒过一张加班照片,却用生命诠释了扶贫干部的担当......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真正的实干者,从来不需要用外在形式证明自己,因为他们的每一步足迹都刻在大地之上,每一份付出都印在群众心里。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时代大有可为。对干部自身而言,更需自身主动破局,与其在 “假装忙碌”中虚度光阴,不如把心思放在 “怎么干好” 上;与其在“刻意加班” 中自我感动,不如用 “马上就办” 的效率赢得认可,在 “精准发力” 中提升实干效能,在“复盘反思” 中校准实干方向,让每一分钟的忙碌都有价值,每一次加班都有意义,以 “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 “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拒绝“表演式努力”,专注“解决式实干”,书写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