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什么是“番茄工作法”?
用一句话来描述它那就是:列出每天工作任务,并分解成为一个个25分钟的任务,然后逐个执行完成。
很简单吧?但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能治好你我拖延症的方法,我把这本书分成了以下三个部分为你解析:
Part1:如何执行番茄工作法
Part2:25min's工作原理
Part3:番茄工作法适应范围
Part1 | 如何执行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的执行,可分成前期准备、中期执行和后期回顾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前期准备
就是准备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完成什么内容,就是做计划。
第一步,拿出两张纸,对任务性质进行划分。第一张纸的内容就是和我们传统的任务列表一样,列出所有想要完成的任务,而另一张纸是专门写今天要完成的任务。通过两张纸,番茄工作法把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和今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进行了区分。
第二步,以25分钟为1个单位,用倒计时的方式记录完成任务所需的番茄钟个数。
比如你要完成一个工作报告花25分钟,那就说明这个任务需要一个番茄钟,如果需要50分钟,那它就是需要两个番茄钟。所以在番茄工作法中,你的项目是否取得进展并不意味着你的任务是否完成,而在于你是否完成了一个番茄钟时间。
第二个环节:中期执行
在中期执行环节有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就是专注工作,一部分是休息。
第一步:专注工作。就是说你要在这25分钟的时间内高效专注的工作,进入心流的状态,不受内部打断(内部打断:就是工作因为自己内心产生的一些想法而受到了打断)及外部打断(外部打断:就是别人给我们安排的事情)。
第二步:休息。休息时强调不要做大量消耗脑力的活动且让休息形成节奏感,也就是25分钟的强度、5分钟的休息。每四五个番茄钟后,可以有一个20分钟到半小时长休息的时间。养成这样的高效工作和休息的韵律节奏,让大脑建立起一种节奏感。
第三个环节:后期回顾
当我们一天完成了这些工作番茄钟以后,跟我们在早晨预估的情况进行一个对比检查,看预估了多少个番茄钟,实际花了多少个番茄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状况呢?我们对哪些判断得比较准确、哪些没那么准确?原因是什么呢?进行回顾总结,找出差距原因,然后把分析总结的经验应用到下一次的工作中,持续地改善我们的工作方法。所以在这个阶段你就会发现,一个标准的番茄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在日常工作时,是没有一个精确时间概念的,我们常常不会考虑一个工作到底花了多长时间。而当我们有一个标准的工作番茄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比较过去完成一个任务花费了几个番茄钟,而现在我们完成一个类似的任务又花费几个番茄钟,我们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原因是什么?从而让我们更好地改进任务。
Part2 | 25min's工作原理
番茄工作法简单有效的原理在于,它的设计很符合科学原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它的设计:
首先,从具体的技巧上看,它用倒计时的方法,巧妙地调动了人们的紧迫感,强化了我们提升专注力的动力。这种感受我们都很熟悉,以前参加考试时,一看表,还有十分钟,这个紧迫感就会大增。而且,每个番茄钟的时间都是统一的,对大脑适应这种方法并形成节律感很有帮助。所以,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倒计时+标准时间的作法,其实很巧妙。
其次,从学习周期的角度来看,番茄工作法的一个倒计时番茄钟时间和一段休息相配合。其实这正是大脑的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交替使用。我们知道,大脑的认知机制有两种,一种是专注模式,一种是发散模式,这两种模式的运作方式也不一样。把两种模式有意识、有规律地交替使用,就比我们蒙着头一直工作要科学得多。
最后,从更完整的一个学习视角看,番茄工作法的原理其实来自于大名鼎鼎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理论——“戴明环”。所谓戴明环理论,是说要改进工作的质量,可以按照一个流程来执行,那就是 PDCA ,P是 plan ,制定计划,D是 do ,实施行动,C 是 check ,检查成果,A是 Adjust ,调整改进。也就是不断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反馈检查、改进完善,再制定改进后的新计划,这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自我进化的过程。番茄工作法也遵循了这个原理,从制定番茄钟计划,到实际实施,再到比较不同番茄钟的工作效率,寻找改进思路,然后再次制定计划进行循环,从而就实现了“日日新,又日新”的自我进化。
Part3 |适应范围
番茄工作法其实有两个适用前提,首先,你得有至少半小时的整块时间;其次,在一个番茄钟时间里,你得有一个要明确解决的问题,而且不能是随便一个问题,而是一个需要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番茄工作法》这本书里作者讲的知识点的梳理,当然中间还有很多值得细细研读的案例和概念,也推荐大家有时间能一起阅读分享,感谢你的阅读,我是卓越1组组员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