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豆瓣前100电影。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具有批判性的电影,这部电影,最开始有小人物的自私,也就是父亲梦想的嫁接,中间有对环境,舆论的突破,最后是主题的升华,吉塔获得印度女子摔跤冠军,更多的印度女性从相夫教子,柴米油盐中解放。
故事的开始,是位满身健硕肌肉的男子,一个为了生计放弃摔跤的全国冠军。
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冠军梦,男子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儿子,然而这个世间总是充满戏剧性,男子一连生了四个小孩都是女儿。插播一下,看到这里时,我有点抵触,两个点,一是为何要把自己的梦想放在下一代上?二是为每次看到男子看着女儿们失望的眼神,身为女性有点难受。
抵触一是因为我觉得子女不该背负父辈的梦想,每个人生下来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凭什么要无缘无故背上父辈的梦?
抵触二是由于生活环境,虽说现在整个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是越来越淡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还是持续存在的,可能痕迹不明显。比如我的家乡,一个小村,虽然大家都说生儿生女都一样,但还是有部分长辈还在盼望着儿媳生“男丁”,就好像家里有很多家产要继承一般。
故事的转折在于吉塔和妹妹把两个小男孩揍了,男子发现了女孩的天分,于是开始给两个女儿训练。
这期间,有诸如前面说的“子女不该背负父辈梦”的反抗,有来自全村的嘲笑与轻视,有打破常规的“女子与男子”摔跤赛,吉塔打破冲冲关卡,获得无数,获得全国冠军和最后的世界冠军。
吉塔被外部环境迷惑过,痛哭过,也重新站起来过。
在获得全国冠军后,吉塔来到国家体育学院进修,在这里,吉塔可以蓄长发,看电影,涂指甲,购物以及吃自己喜欢吃的美食,不受父亲的约束,灯红酒绿的诱惑,一个年轻姑娘怎么抵得住,到后来成功挑战父亲的“威严”。电影描述了许多诱惑,并非觉得享受美食和娱乐生活不对,而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专注训练的心变得躁动。
这次的成长旅程有教练的不信任,有父亲的绝对信任,有“人生不必演绎完美”,有“让别人记住你”。
不得不说,吉塔有这样一位父亲,最开始是不幸的,但后来是幸运的。
因为父辈的梦想如果变成自己的梦想,最后的奖牌就可以闪着光留下激动的泪水,如果梦想一如既往只承载着别人的期待,那奖牌对于自己而言也是一块废铜烂铁。
这里也在说,个人梦想的追逐,打破规则框架,打破世俗,拯救更多困境中的人。
成功的路上,会遭受质疑和嘲笑,会有内心抵抗和全心投入,会遇到很多外界的诱惑,也会遭遇贬低,会遇到强劲的对手,会有失败,也会有反转。有环境的限制,世俗舆论的非议,以及自己内心的迷茫。
可是如果坚定,如果坚持,嘲笑和质疑会变成最响亮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