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Toxic Relationship”一说,"TOXIC"指的是“有毒”,跟我们喜欢用的网络语不一样,心理学上用“Toxic Relationship”来形容一种不健康、不平衡的人际关系。
不管之前你有没有听说过,你一定听身边的人抱怨过对别人的行为看不顺眼,可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虽然说这种抱怨往往是单方面的主观感受,但是不可否认,对于抱怨的人来说,如果总是抱怨,那么对方和ta之间就是一种Toxic Relationship。
最近我听了一档心理学播客节目,节目的主题就是“Toxic Relationship”,通常来说,我们会聚焦如何处理一段Toxic Relationship,心理医生的建议是,如果我们无法避免与这些有毒的人共处,那么只能能避则避,比如工作中,我们无法选择共事的人,那么除了必要的工作中的交集,那么其余时间我们只有尽量避免与其接触。
但是节目里还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当我们抱怨一段Toxic Relationship时,既然表达的是我们的主观感受,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果我们本身也是“有毒”的,那怎么自查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倒没有思考过。节目里主持人分享道,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人际关系。如果和人交往时,对方表现出不太愿意和我们互动的样子,比如习惯性忽视,不理睬,不回应等等,那么我们可能要好好反省一下了,是自己说的话 ,还是行为或态度让对方不待见。如果我们身边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和我们互动,那么我们得考虑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毒”的那一方了。
现在想象,身边总是喜欢跟别人抱怨的人,的确旁人都不太待见他们,因为在抱怨的同时,不仅仅传递负面情绪,同时,抱怨的人往往不太会顾及听者的感受,也不会管听的人是否愿意听,是否接收到了负面能量,抱怨的人往往只顾着自己一股脑把心里的不痛快“倒”出来。
不过,说起这个话题,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抱怨”也是一种分享自身感受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单能排解内心不快,这种共享信息的方式能拉近彼此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深度交流,如果愿意将心里的不快告诉你,那么说明我把你当作了朋友和知心人。同时,我也希望你能帮助我解决这些难题,让我内心好受一些。
在有的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比较专制,经常批评孩子,说话也不太注意语气,好像自己的孩子怎么说话都行。同时,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有时候家长的表现会被误解为控制欲,不尊重孩子自己意愿等等,伴随着这种控制欲和爱护,有可能会不自觉地忘记尊重孩子,无视孩子的个人界限和隐私。那么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可能就是“有毒”的。但是在我们“指控”父母的同时,也不能单一地以主观的角度来解释父母的行为,因为通常来说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很多父母自己从小就处于一段“Toxic Relationship”,对他们来说,自己成为父母之后,自动地会以他们父母为模板,行为上基本都是拷贝自他们的父母,就像是照镜子一样。
所以,不要小看一段长期的“Toxic Relationship”,可以说,一些“Toxic Relationship”中典型的特征会代代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