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把书房里关于结构化思维的书籍都看了一遍,看完感觉自己对结构化思维有了更深的理解。
结构化思维一直是我想掌握的方法,从我踏入职场开始,就发现自己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和完整,表达逻辑不够清晰,究其原因是平时关于这方面的练习和运用太少,所以到了需要的时候显得捉襟见肘。
后来读了《金字塔原理》以及其他关于结构化的书籍,但是由于自己当时思考能力比较薄弱,再加上金字塔原理又是外国人写的,比较难理解,所以自己对结构化的理解还停留在很基础的水平,基本上只能照本宣科,然后平时也没有刻意的去练习,导致自己结构化思维的能力提升缓慢。
好在现在自己的学习理解能力以及执行力都有很大提升,所以尝试着写一篇关于结构化思维的文章,加深自己的理解并计划根据“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原则在最近半个月到一个月里持续的练习它,让自己真正掌握结构化思考和表达,高效的解决问题。
如果你也苦于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常常讲半天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常常语无伦次,毫无逻辑,亦或者内容东拼西凑,一句话反复重复,在开头讲了结果中间又讲。推荐大家看一下这篇文章,相信能有很多收获。
这篇文章会从三个方面讲述结构化思维:什么是结构化思维,为什么结构化思维有用以及怎样学会结构化思维。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什么是结构化思维。我们要深入理解一个事情,一定要能清晰清楚对这个事情做一个定义。
黎甜在《结构化思维》一书说道:结构化思维不是指某种单一固定的思维模型,而是将各个思考部分系统有序的搭配或者排列组合。
这里提到了结构化思维的关键:系统、有序,但是我感觉这个定义并不是很精确。
然后我又去找了其他的一些解释:百度百科上说到,结构化思维 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取得高绩效。
还有张辉说结构化思考不复杂,就是针对我们要讨论的事情,先定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清单(check list),也可能是一个流程,还可能是一组结构化的问题,然后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运用这个框架,得出结论。
这些定义我都不是很满意,感觉没有讲出结构化思维的本质,所以我尝试着给结构化思维进行定义。
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结构化思维是一种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深入思考问题,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对思维进行整理,从而让思考变得全面、有序,能快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从而更高效解决问题。
所以结构化思维包含两个特点:全面、有序,全面就是多角度,多维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问题, 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去思考和表达。
那拥有结构化思维,能获得很多的好处:
第一,思考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完整。结构化思维是系统性、动态性看待问题,能看到一个事情的全貌,自然能够让思考更加全面,降低风险,加大事情成功的概率
第二,表达时逻辑清晰,有条理,提升沟通效率。 结构化思维能让我们在思考时就整理好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就能够清晰的摆出自己的观点,让若别人问为什么,可以有条例的说出个1、2、3来,让别人一下自己就能知道你在说什么,支持这个观点的论据是什么,提升沟通效率。
第三,更容易抓住问题的本质,高效解决问题。通过结构化的思考,把问题进行拆解,然后提出各种假设,验证假设,很快就能找到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其次,为什么结构化思维有用?
因为它符合大脑思考和接受信息的原则,具体来说大脑在记忆和理解方面有2个显著的特征:
1、喜欢有规律的信息,并会自动寻找规律,把信息自动归类。
2、短时记忆少,只能记住5+-2的数字,最多7个。
举个例子,给你10秒钟,让你记住如下数字:
9、2、5、1、Y、1、0、4、O、1、E、2、0、K、3、N
是不是觉得很有难度,但是如果把这16个数字调整顺序,再给你10秒钟,你能记住吗?
2、0、1、9、5、2、0、1、3、1、4、M、O、N、E、Y
是不是发现很容易记住了,甚至都不用10秒,1秒就记住了。
有没有发现同样是一组数字,只是因为顺序不一样,大脑对其的理解和记忆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个例子当中,第一组数字,由于没有规律,每一个数字或者字母都是一组记忆信息,要记下9、2、5、1、Y、1、0、4、O、1、E、2、0、K、3、N 就是记下 16组信息,之前也说到大脑的瞬时记忆 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项目,所以这组数字记起来就会特别的困难。
而第二组数字,我们能快速记下来,是因为这组数字有规律,我们大脑对其进行了分组,2019,520,1314,MONEY,一共就只有4组信息,4组和16组相比,信息量显而易见,所以大脑理解记忆才容易。
这种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星座,古希腊人眺望星空的时候,看到的是星星组成的各种图案,而不是散乱的星星,也证明我们的大脑具有对事物自动归类分组的特点。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利用和符合大脑的这些特征进行思考和表达,就能更好的发挥大脑的优势,提高思考和表达的效率,同时在沟通过程中让别人也很容易理解你的想法,因为你的表达也符合他的大脑的理解习惯。
第三、如何学会结构化的思考和表达?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结构化思考和表达的最终形式,也就是说假设我们学会了结构化思考和表达,我们呈现出来的内容应该是什么样的?
知道了这个最终要达到的标准,我们就可以以终为始去思考和行动,按照这个标准去要求自己。那结构化思考和表达的最终形式应该是什么呢?
答案是应该符合金字塔结构。
所谓金字塔结构,借用冯唐的话解释,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归纳出 一个中心论点/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可以由3-7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一个论点,被二级的3-4个论据支持,如此层层衍生,宛如金字塔状。
通过金字塔结构我们把要表达的思想一层层的表达出来,让我们结论鲜明,富有逻辑。
其实,关于金字塔的表达形式我们一直都在用,比如我们中学学过的议论文总-分-总结构其实就金字塔结构,还有政府类型的报告;这种结构让我们的思考和表达逻辑清晰、有条理。
金字塔结构是麦肯锡提出的,麦肯锡咨询专家芭芭拉明托出了一本书《金字塔原理》专门讲述金字塔原理。所以我们来借助《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的观点进行阐述。
要做到思考和表达使用金字塔形式呈现,必须要做到四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1、结论先行:
在每一次思考后和表达前,你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或者结论,不然这次思考或者表达其实是无效的。例如我们阅读一样,读完一本书我们需要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如果我们不能清楚说出来,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本书。
结论先行有2点需要注意:
首先,确保要有结论,或者叫“主题句中心思想明确”。
这个其实是最难的部分,很多人做不到有结论,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什么,也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才导致自己没有结论。如何检查我们到底输出的是不是结论呢?
具备思想的结论,要么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要么是某组思想的共性所隐藏的含义。
以下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例子:为了更好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我们应当:
1、 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2、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3、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大家看完这个例子是不是感觉这样表述还挺好?
这个例子存在一个错误:把分论点当主论点,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其实都是分论点,
假如我们把分论点当作主论点或者结论的话,这句话就应该这样表述:为了更好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我们应当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1、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2、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显然不是这样对吧,所以这个例子没有概括出行动出来,没有观点;所以我们仔细分析下这三点有什么共性,他们都是财政政策,而且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这个结论就可以是"为了更好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我们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其次,结论是否需要先行,则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判断。
“从结论说起” 开门见山,让读者和听众第一时间接收到你的要点。这种表达方式特别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以突出成功为主要目的,包括公文、商业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写作,解决方案的演示,研究成果的汇报和月度/年度工作汇报等;
2、需要在短时间内说清楚一个要点、事情。以突出成果为主要目的的场合一般都是为了向受众传递一个明确的要点,并说明这个要点是如何推出的。
采用“从结论说起”的表达形式符合他们接受信息的习惯,非常有助于你的要点被理解和接受的程度。或者因为时间限制(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受众没有足够的时间),这种情况下”从结论说起“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形式,有助于你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递你的要点,从而实现表达的目标。
但是要注意在解雇员工,传递坏消息,讲故事等需要从缓到急或者制造悬念的场合 都要慎用“从结论说起的”的表现形式。
2、以上统下:
纵向来看,每一层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思想的总结概括,每一层思想是对上一层思想的解释和支持,也就是说论据要能支撑论点。
举个例子,如果你说小明是个调皮的同学,因为他经常扶老奶奶过马路,帮助同学打扫卫生以及教同学写作业,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小明是个调皮的同学”这个结论是不对的,不符合以上统下的要求。
倘若我们把结论改成“小明是个乐于助人的同学”,或者把支持性论据改成:小明经常往女同学书桌里放小动物,抢女生橡皮擦,打扰值日生擦黑板,那就能够支持和证明“小明是个调皮的同学”。所以在完成思考的时候要仔细检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看是否做到了“以上统下”。
检查思维结构是否以上统下的方式是提炼关键词,画出上下分层的结构,然后判断下层能否支撑上层,并做到主语一致。
金字塔结构的纵向内容要符合结论先行和以上统下的两个原则,使我们的思考做到归整和统一。
3、归类分组:
归类分组就是把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同一个层面。
之前我们提到大脑喜欢有规律的信息,将事物自动归类,同时瞬时记忆无法记住超过7个以上的概念。
所以我们必须将罗列的信息进行归类,举个例子,假如你媳妇让你去买菜,给了你一个采购清单: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橘子、咸鸭蛋、苹果、酸奶。
这是一组没有归类分组的信息,那我们要如何归类分组才能帮助我们记忆呢。
就可以把这些分为3类:蛋奶产品(牛奶,酸奶、鸡蛋、咸鸭蛋),水果(葡萄、橘子、苹果),蔬菜(土豆、胡萝卜)。
这里要注意的是归类分组要符合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单来说,就是各个要点之间要保证不能有交叉,也不能有遗漏)。
我们不能把牛奶放到水果下面,也不能把土豆放到水果下面。MECE原则是结构化思考的关键要点,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记得使用MECE原则检查自己是否完全穷尽无遗漏,相互独立不重合。
4、逻辑递进
分好组之后,每一层的思想要符合逻辑递进的原则,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有且只有四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以及演绎顺序。
1、时间顺序,也叫步骤顺序,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流程进行排序,比如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
2、结构顺序,又叫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一个事物的结构进行排序,比如组织架构图,区域的划分。
3、程序顺序,就是要按照重要的程度进行排序,可以从最重要的到最不重要的排序,也可以从最不重要到最重要的排序,只要针对某个方面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序就符合这个逻辑。
4、演绎顺序,演绎推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三段式和常见式,三段式的结构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常见式是提出问题-找到原因-解决方案。演绎顺序就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排序。出于文章篇幅关系,这些逻辑顺序就不详细说明了,我会找个时间单独出一篇文章细说。
以上就是结构化思考和表达呈现的时候需要达到的标准,大家也可以把他们理解为是一张检查表,在感觉自己完成了思考之后对照这四个标准检查一下自己的思想或者表达符不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进行改善。
说完结构化思考需要达到标准,但是具体如何做到呢?
也即在思考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结构化思考呢?
在结构化的思考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问题结构化的拆解,
所以有两种拆解的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另一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法是掌握现有的思维模型,比如5W2H,2W1H,PDCA 等结构化思考模型,这些模型既符合归类分组又符合逻辑递进的原则。
借助这些现有的思维模型,我们可以很容易做到结构化思维,快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不过这个难点在于如何在合适的时间选取合适的思考模型。
首先需要我们知道足够多的思维模型,同时能够深入理解它,比如在面对如何提高手机的销售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用市场营销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营销)去分析。
还有一种就是自下而上思考法,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无法找到现有的思考框架时,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把我们已知的要点罗列出来,然后归类分组,总结归纳。
这个过程中要符合MECE,同时还需要归纳提炼。
以上,就是我对结构化思考和表达的一些理解,这里再总结下:要做到结构化思考和表达,一定要做到以下4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在实际搭建结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法去搭建结构,让自己更容易结构化思考。
但是这些理论光知道是不行的,要在日常工作中要刻意练习,多掌握一些思考模型,并思考哪些场景能够运用这些思维模型,并尝试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以上,结构化思维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都能掌握。
与君共勉。
欢迎关注公众号:同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