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伪工作者”
吴军老师提到他在谷歌工作的时候,谷歌把那种每天应付事务性工作的人,被称为“伪工作者”:这些人每天把自己搞得很忙,他们所做的工作也是公司里面存在的工作,但是那些事务性工作不产生什么有效效果。
怎样才能防止员工成为伪工作者呢?
首先,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基础上去工作。这样,他们在做不完的工作中,才能动脑筋去寻找那些对公司最有帮助的事情去做,而不是简单应付老板派下来的工作,然后向老板交差。
每家公司都有鬼精的人,会表现出一种任劳任怨的态度,也不和老板争执,被动地从老板指派的工作中找一些容易的工作来做,而不是捡那些有影响力却比较难的工作去完成。当老板问起来时,他们会讲自己在认真工作,工作量也看似很满。至于为什么很多重要的工作没有做,他们会推说是因为时间实在是不够。
对于这样的人,一般老板还真拿他们没有办法,在考评时只好让他及格。但是这些人实际上在坑自己,因为那些伪工作做得越多,个人进步就越慢,甚至能力还会倒退。
不是只有管理者才需要解决“伪工作者”的问题,其实对于咱们,至少不要让自己成为“伪工作者”。
2 10000小时,一定会成功吗?
专研10000小时,一定会成为高手吗?存在这么四个误区。
误区一:简单的工作重复 10000 小时。有些人的 10000 小时都是在从事低层次的重复。如果在中学学习数学,不断重复做容易的题,考试成绩永远上不去。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这一类人和前面讲得正相反,他们好高骛远,他们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虚心请教。他们迷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岂不知简单地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林黛玉很有内涵和才气,想问题想得很深,但这也是致命的弱点,她的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也就越被外界排斥。
误区四:狗熊掰棒子。10000 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地复用前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是从头开始。
3 接受碰撞
怎么样走出上述的四个误区呢,就是接受碰撞,接受外界的反馈。 在接受外界反馈的时候,即便遇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意思有这样三层:
· 第一层是换位思考,对方为什么这么说?
· 第二层意思是,凡事要习惯回过头来三思。如果整天和臭棋篓子下棋,只能越下越臭。既然是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第三种情况就很可能发生,因此这时候不妨进一步交流,深入了解对方那么说的原因。只要经常这么做,就能避免习惯性失败。
· 第三层意思是,即使对方真的是胡说八道,也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性。
在操作上,要求自己凡事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