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说爱周刊稿】
(一)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梁实秋《送行》
是的,最后我还是没送你。
也许,我真的不擅长告别。尤其对你,更没办法好好说再见。因为我曾经那么爱你。
我以为我至少要两三年才能渐渐从这段感情的阴影里走出来,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我们彼此认识的时间很长,在一起的时间也不短。走过了彼此最美好的七年学生时代,互相陪伴了那么长的时光。可是,只是一个月而已。二月分手,三月放下,学会享受一个人的状态。当再提起时,已归于平静,没有波澜到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并一度怀疑自己在过往的用情至深是假的。
曾经我一度觉得这些“放不下”才是一种“深情”。只有“深情”的存在,才能证明彼此相爱过。可是后来才发现,之前那些所有的执念都只是披着“深情”外衣的“不甘心”。
在一起时,我对你说过,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当你哪天对我不再有感觉,觉得厌倦了,你告诉我,我放手,让你走。
尽管,最后你走,我们仍然相爱。
我们相爱,只是在最美好最灿烂的时候戛然而止。
我们因为很世俗的原因而分开,的确可笑,可我却不想让你为难。我是如此自尊,不想低头,不想看你为难脸色,不想让你夹于我和家人之间抉择,更不想束缚你。所以,最后选择各自自由。
我生性敏感,所有的知觉都感受到了,其实一开始就预知了结果。也在刚开始的时间询问过并得到了答案,只是自己没有正视,并抱着彼此相爱的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偏见最终胜利的决心,飞蛾扑火。想赌一把。如果最后胜利了,那么我就胜利了。
只是最后,我输了,输的一塌糊涂,意料之外却也预料之中。我以为我可能一直都好不了了。我以为我会陷在这段回忆里无法自拔,并只是一个人回忆。
而我却在以为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走出来的想法中,一个月痊愈。后来才意识到,其实我不过是在感情里早就炼就一颗愿赌服输的勇敢之心。在两个人的过程中,我很享受,并将自己所有的投入都校正到心甘情愿的频率上去,把一切的付出都视为表达爱意、让自己高兴的自我需求。
也正是因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输得起,所有的付出才更纯粹、自然,才更接近爱的本质,即便有朝一日关系发生不测,也从容以对,坦然接受,不至于太过愤懑不平,迟迟“死不瞑目”。
尽管,刚开始分开的那段时间,我也有怨恨,有责怪,有不甘,有执念,觉得要回去,我们可以回去。和所有认识你我的人一样,觉得非常可惜,非常遗憾,认为最终的结局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应该值得更好的结果。
在苦苦挣扎的过程中,不断追问自己,爱是什么呢?明明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走到最后?后来的我才明白:
爱,不是牺牲,也不是占有;爱,其实是一种成全。拥有爱情的时候,要让对方自由;失去爱情的时候,更要让对方自由。
现在,我是心怀感激的,感谢你曾经陪伴我走过那么长一段路,教会我那么多,让我成长。再回忆起那段时光,不过是种“很多年过去了”的释怀心情。
当初回想起的,总是伤心的时刻,可现在我想,我们在一起时,还是快乐比较多。
(二)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这种自由,最终是建立在彼此相爱并信任对方的基础上。
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是我是爱你的,你是我的。有时候甚至连前半句都省略了。造成这样的事实,往往不过是是因为以爱之名的思维绑架。因为我爱你,所以你属于我。最后演变成怀疑、猜忌、嫉妒、不安、竭嘶底里的来源。
人和人之间想要保持长久舒适的关系靠的是认同和吸引而不是压迫,捆绑,奉承,和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我一直觉得在一段两个人的关系中,双方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为此对自己以往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做出一些改变。但这些都基于自愿原则。而现在很多人则是以责任和义务为借口来控制对方。
我们都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因为爱情而成为了那个更好的人。我爱你,你是我的,但同时,你更是你自己的。
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对李银河这样说过:
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
爱是自己情愿付出去让对方快乐,对于对方来说锦上添花的东西。而不是束缚和捆绑。
爱是永恒的主题。终其一生,我们都不过是为了追寻它的脚步。
但愿共你,独立又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