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东望东大街
5-1 盐市口东望东大街
笔直向东,走向地平线的广阔。成都通向川东川南的东大路和东门水码头,就在这条路的尽头。它意味着苦旅和别离,更意味着不屈和向往。
5-2 大改造前的东大街
俯视中的川西民宅,青瓦白墙的每一寸空间,都藏着老成都既陈旧又鲜活的故事;茂密梧桐掩映下的笔直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正在持续地用四周的“现代”冲击着老街。20世纪90年代的东大街,作为头戴“首街”殊荣的商街,即将以“金融一条街”的现代身份,拉开大改造的序幕。
5-3 东大街附近的油篓街
从东门大桥进城后右边第一条小街,就是过去以生产出售油篓为特色的油篓街,老成都人也把它称为东门一巷子。古人以右为尊,右边的第一条巷子即东门一巷子,第二条为东门二巷子(糠市街)。民国时,街上的闲居茶社是著名的布匹交易市场,东南茶社是著名的估衣(传统商业用语,即旧衣服)交易市场。
5-4 邻近天仙桥的东门城门口的房屋
这是典型的老成都繁华街道一景:亦居亦商,楼上住人,楼下经商。眼镜行、皮鞋直销、白铁门市、面馆……商铺白天的热闹与住户夜晚的安宁,构成一派“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老成都商街氛围。那时老成都临街的房屋大多如此。青瓦青砖两层穿斗式小屋,一间连着一间,前面做铺面,后面和楼上是居所。
5-5 东大街改造前旧貌
5-6 牛王庙街一环路口
5-7 紫东正街47号
温馨的院落虽然陈旧,但过去“雕梁画栋”的辉煌仿佛依稀可见。这是老成都人的生活一瞥,小孩子也有了日后的“怀旧”情结。此街以紫东楼街得名,为东大街侧的小街。
从天福街向东即紫东楼街,清代建有一座牌楼,名叫紫东楼,因“紫气东来”而得名。当年的紫东正街上有一条小河(古家堰支流)流过,街上还有一座小桥,因为小桥横过街中不易被发现,遂得名“无影桥”。
5-8 红布正街院落
斑驳老墙,纵深院落,藏着多少故事,落下几多悲欢离合……此街为东大街侧的小街,没有什么商业名气,却是清代 妓 院 较多的街道,也有人叫“青楼街”。因为当时 妓 院 通行悬挂红布窗帘,妓 女 外出时也爱在头上扎红色绸条,因得名“红布正街”。清代竹技词写道:水东门里铁桥横,红布街前机子鸣。日午天晴风雨晌,缫丝听似下滩声。
5-9 成都城隍庙
此情此景,与当下相比,除了朝觐的人们的装束不同,似乎没有什么别的不一样。这里蕴含着许多变与不变的思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