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在年前头痛整理房间时,看到了这本《收纳的艺术》。我一直想,如果不是跟父母一起住,我一定是个断舍很彻底的人。也许只有一个大的工作台,一个椅子,一个隐藏式的书柜和一些简单款式的餐具而已。跟父母住,为了不惹起无端的家庭争端,有很多东西买来,已经不喜欢很久了,却没法扔掉。父母的年代经历过物资短缺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恋物癖”,有时为了体贴他们的安全感,就算是自己的东西也不敢轻易扔掉。自己的房间也无法保持干净清爽。
也许我的品味有点多元,经常不同的区域摆放着玩偶,各种酒的花花绿绿的杯垫,书,各种日记本,相机,镜头若干,各种拍摄灯具,各种画笔和颜料,一堆运动水杯,一推保暖水杯,打折时候买的成堆的咖没地方放,也上了书架。
当然这些东西中,很多是之前很久买的,现在已经用不上,想扔,又怕被妈妈碎碎念,很苦恼。平时一直拖拖拖,过年了,总有新一年能清清爽爽的念头。这时看到整个房间就有忍无可忍了。
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这本《收纳的艺术》和《365日》。都是日本作家的作品。第一本教人如何收纳,第二本更像个摄影集。作者用每天一张照片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生活。作为一名摄影师,都没有好好的记录过生活。这一次决心好好看完《收纳的艺术》,彻底改变一下生存状态。待房间有个样儿了,在跟进每日一拍。
我妈妈特别喜欢看手撕小鬼子的电视剧。但对于我们看着日本动画片成长起来的一代,日本动画片很燃很励志的价值观对我们影响还是很大的。后来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才慢慢接触日本的作家和书籍。印象又不同了。印象中日本人写的书都很平和,每次看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这本《收纳的艺术》,再次让我感觉到了“条理”之美。
作者铃木尚子,曾经也是个不会整理,生活一片乱麻的人。通过整理改变了生活,还把整理的办法发展成事业,出了书。我就服这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匠人精神。
总结来说其实它主要原则就那么几个。比如,不要一开始整理就追求完美,可以一点一点来,先确定一个位置整理。比如厨房,一个小空间整理好了会有成就感。有了一点经验和成就感,接下来就不会那么麻烦了。
看到作者家厨房的照片时,不得不感叹人家真的把琐碎生活过成了艺术啊。每一个小细节都无懈可击。
我也试着收拾了一下厨房。收拾了一半,发现杂物太多,不敢扔。累的吐血之前就收手了,看来要下手还点是自己能说的算的场所。于是我自己买房的念头陡然升起。
接下来我们在看看人家的生活空间吧。
完全无懈可击吧。我在这里学了最有用的一招就是,把小件的衣服折叠好竖着放。每件衣服一目了然,我自己试了试,真心有用。想一想,方法难么?一点也不难。我们之所以没想到,大概就是被工作学习填的太满,对生活本身关注度太低了吧。
我要发书中最后一张照片,也是我最喜欢的。
看!完完全全把穿过的,下次还能穿一次的衣服变成了装饰的一部分。一个质朴的木架子,整齐的挂在上面,顿时感觉到一种日常之美。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是阴历二十九。按照中国的传统,第二天就算是过年了。我的执行力挺强,按照书中的描述做,房间顿时清爽不少。本来想发几张照片上来。但是书中作者铃木尚子的家实在太精致了。看看自己的房间,虽然收拾的整齐了,但比起书中的照片也实在是自取其辱。于是就不放了。
非常幸运的在“年末”看到个这本书。过完年,想找一段时间好好把自己的家做一个大翻修。家是人的休息之所,人本不应生活的太生硬。
有时人真的需要给自己心灵多一点关怀。就如铃木尚子所言:从整理内心开始,打造于独属于你的舒适环境。没有什么,能比一个舒适整洁的家更能安静的给人以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