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众多的评论文章不绝如缕,但是,作为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增加不少童年美好的回忆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部经典也重新进行了一番审视,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歌颂理想的史诗,同时,也是捍卫封建礼教的一部幻化的教条。如果人们对封建王朝的陈规陋习都深恶痛绝,那么《西游记》换一种方式,通过这些不存在的故事间接给了老百姓以通俗易懂的理解。然后教导百姓向善,重新安居乐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下面,我们来说说,从《西游记》的角度谈谈理想这件小事。
1.理想无贵贱
你有你的阳春白雪,我有我的下里巴人。
唐僧的理想是取得真经,普度众生,可谓是高贵之至的理想,他一心向善,抛弃人生的七情六欲,一路潜心修行,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生活中也处处可以遇到这群人,潜心学术或者科学研究,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可以称之为崇高理想。
但是猪八戒的理想却是与之格格不入的,胆小怕事,贪吃好色,动不动就要回高老庄,全然忘了几生几世前自己还是掌管十万天兵天将的天蓬元帅,他是一种崇高理想向平凡理想的下滑。从猪八戒身上,我们同样看到了一种人性的本能。但是,我们不能嘲笑他的这种平凡理想,更不能理解他是一种自甘堕落,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我们不要忘了,他在高老庄过的也很快乐,干活很卖力气,我们对他这种人不能苛求太多,因为,猪八戒反映的正是我们的本真欲望。饿了就要吃饭,困了就要睡觉,遇到危险就想逃跑,遇到美色都会动心。
沙僧,白龙马就更不用提了,他们是最为普通和默默无闻的,他们是平凡的代表,也就是千百年来普通大众的共同理想,他们代表一生寂寂无名,死后终被遗忘的一大批人,也就是老百姓,但我们不能说他们的理想便是低贱的,没有老百姓在每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也就没有我们每个人理想实现的可能。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磨合
下来着重说说悟空这个形象,它出生后,学得神通广大的本领,上到天宫一看,还有如此好去处,便时时刻刻想为自己挣得一个“齐天大圣”的称号,这是极度的利己主义,他那时没有想到降妖除魔,劫富济贫,也没有想到学习佛法,普度众生,他只求在这众生中换得一个人人尊崇的好名声,以示自己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这一回便能够完全体现。评论家称之为“放心”一说。
自从佛祖压他在五行山悔过,五百年寒来暑往,他有时间细看人世百态,这时他的理想慢慢发生转变,随后随唐僧一路斩妖除魔,经过精神的历练,他终于成为斗战胜佛,完成了最终的“修心”。
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不也是这样吗?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投入社会的大潮中不断历练,最后将个人理想不断调整,随之与社会理想不断磨合,最后在社会大理想的基础之上,发挥了自我的才能,完成了个人理想的实现。顺便说一下,悟空头上的那个紧箍咒,不就是社会给予他规定的社会法则吗?只要遵从,并不妨碍他大显神通。
3.理想如何实现?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二者便是个人理想的修行,随之境界不断提升,完成平天下的终极理想。我们从《西游记》中反思,要想实现理想,不就得一路降妖除魔,祛除掉理想之路上的那些磕磕绊绊吗?这些人生的挫折,会鼓励一个人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越挫越勇。
阎肃老先生创作了电视剧版《西游记》中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词中说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浅显的台词却一语道破人生真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想要完成人生的理想,那些崇高的理想正如漫天绚烂的星河,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更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颗。
4.闲谈《西游记》的现实意义
原来大家都认为《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鲁迅先生又认为这部小说不过是“游戏之作”,如今人们又从《西游记》中挖掘出企业管理的内涵,其实,不光如此,从电视剧的翻拍,电影《大圣归来》、《大话西游》的热播,小说《悟空传》、《沙僧日记》的风靡,直至最近的歌曲《悟空》,人们对这部名著有着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从它一问世,便老少咸宜,传至千家万户,经久不衰,以后也许会有更多的意义被赋予,高科技也许也会完成几百年前创作者天马行空所想象的那样,不知那时人们又是如何理解。最后借用诗人食指的那首名诗题目结束本文:
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