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0年3月7日,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大雪,早上天就阴沉沉的,空气中有早春的微寒,也有春天独有的温润。
清晨,一如往常一边在小区跑步,一边听书。身边有早起锻炼的老人,有开始消毒的工作人员,还有清洁阿姨沙沙扫落叶的声音。小区里安静而清新。
老大爷扶着路边的大树说:孩子,树叶是肥料,扫它干啥呢?
清洁阿姨边扫边说:大爷,我们看来是垃圾。一边说着,一边不停的挥着扫把。
此时,我正从老大爷身边经过,我似乎能感觉到老人隔着口罩发出的轻轻的叹息。听到了这样的一段对话,觉得有趣,就记到脑子里了。然后,继续跑步。
如果是在平时,这个时间,我一定是已经到了单位,或是匆匆奔进教室,或是在赶往单位的路上,忙着加快脚步往外走,忙着想着现在路上堵不堵,想着今天要上的课,脑子里满是一天工作的思路。可是,现在,我竟然听到了这样有趣的对话,感受着我生活的地方草木散发的气息。想着,想着,不自觉的笑了,生活原本的味道亦是如此,慢下来,与自然一起呼吸,体察生活的小琐碎。
疫情期间,我们最大的活动范围是在小区里溜达,可是在精神上是一次回归。做了自己平时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比如一家人美美的窝在沙发上看场电影,一起在厨房研究美食,把家中的杂物断舍离,陪着孩子一起读故事,从书架上拿出买了许久却没有读的书。
前几天,我无意从书柜的纸盒子里找到了一个纸盒,掸去灰尘,竟然是大学时期的书信,有闺蜜好友的一封封充满青春理想的书信,女同学的字各个娟秀,男同学的字大气飘逸。信中我们聊着新鲜的求学生活,聊着《红楼梦》里的葬花,感叹着《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孙少平的的人物命运。还小心的谈论着我们青涩懵懂的爱情。近二十年过去了,庆幸的是我们这些从小长大的伙伴,如今虽遍布于全国各地,有的移民海外,却从未断过联系,这几年,大家会在每个除夕夜,相聚在微信上视频聚会,胖了的,瘦了的,生二胎的......曾经的少年们都已经步入中年。岁月是把刀,却没有斩断我们的纯真的情谊。
来信中,还有许多第一届学生的回信,那是我实习时带的第一届学生,相处仅仅两个月,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遇见他们时,我也不过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实习生是没有经验可谈的,除了满满的热情,但我依旧记得那时候蹦蹦跳跳的进校园,开开心心的下班的心情。生活真的很奇妙,如果不是遇见那群孩子,如果没有遇见我实习时的指导老师严春友老师,我也许不会坚定自己成为教师的理想,尽管最后离开时,严老师告诉我:姑娘,别当老师,太辛苦。
严老师不知道,他上课简洁精炼的语言,严谨缜密的思维,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总感觉严老师的语文课过得太快了,现在想来,严老师上的是真正有思维深度的语文课。
学校还有一位非常有才的熊焰老师,熊老师的课像他的名字一样,热情而张扬,课堂上一口标准的武汉普通话,一曲光未然的《黄河颂》被他朗诵的荡气回肠。文印室的老师每次经过他的教室时都要屏息驻足一会儿,再满足地悄悄离开。熊老师上公开课时,后排听课的老师们纷纷都挤到到了门外面。
严老师让我上许多许多课,每次上完课都会细细评,告诉我问题在哪。有时候也会严厉批评我,所以我是有点怕的。可是,在实习结束写鉴定报告的时候,严老师却给我写了满满三页纸,全是鼓励和期望。
时隔十六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当记忆的闸门打开时,那些生活中的琐碎和点滴都一股脑的涌出来了,原来我一直都没有忘记。遗憾的是,后来没有了严老师的联系,当初给孩子们回了许多信,却没有给严老师写封信表达感谢,现在想来真是愧疚和自责。
在所有的信中,有一封极其普通的书信,信封已经泛黄。是第一年上大学时,哥哥写给我的信,也是这么多年来,唯一一封家信。信中这样说
妹妹 你好
收到你的来信,全家人都很高兴。这是你上大学以来写的第一封信......哥哥没有好好上学,现在很后悔,而你不一样,要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不要感冒。家里一切都好,农活都干完了......寒假什么时候回来,哥哥去车站接你......
落款是:哥哥,2001年10月26日晚八点三十分。
这是一封极其普通的家书,简单的聊着家常话,两页薄薄的信纸的,我拿在手上反复的读,看着熟悉的笔记,心中满是起伏。我是家里最小,按照妈妈的说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属于超生。命运眷顾了我,感谢妈妈带我来到这个世界,作为家里的老小,理所应当的受到哥哥姐姐的疼爱。
上大学那几年,哥哥和嫂子把在外打工的钱省出来,帮我交学费。在我上学走的前一天,大姐没有和我们一起午饭,半下午她才从店里忙完匆匆赶回来吃饭,一边吃,边给我塞了一百块钱。她说,本来中午要和大家一起吃饭,临走的时候店里有活,想着多挣点明天上学走的时候带上。姐姐说话的时候是满脸的满足。下午的夕晒照着姐姐匆忙的身影,那个镜头我一直记得。
上学没多久,二姐打电话来问我要银行卡号码,我拒绝再三,拗不过她,姐姐生气的说;我想给你寄一百块零花钱,你别嫌少。我呆呆的望着着取款机上的数字,看了很久。当时,二姐和姐夫生意不顺利,姐姐每天送牛奶,一瓶一元,一百元要送一百瓶牛奶。我人生当中最初得到的巨款都是疼我爱我的哥哥姐姐给的,他们都是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为人本分踏实,没有太多文化,却用最朴质的情感爱着家人,疼爱着最小的妹妹。
渐渐的,手机,智能手机,交通讯息变得方便快捷了,我和哥哥反而聊得少了,也许我们都是不善于用言辞表达情感吧,唯有书信能让我们更自然的表达爱。
收起散落在书桌上的书信,抬头望望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已经给万物披上的银装。转头看看身边的小人儿,正在专心的练字,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用橡皮擦擦再写,写不好还会发发脾气。我笑着抓着他的小手写一会儿,别着急,慢慢来吧
人生恍如梦,十九年过去,曾经年少伙伴们也已然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心中却有一种“痴思长绳系日”的感觉,时间过得太快,还有许多要做的事情。日子过得慢一点吧。
昨天拿到通行证后,我和孩子爸爸决定去看看公公婆婆。一个多月未见了,因为不能进小区,爷爷奶奶在路口等我们。爷爷手里提着宝宝爱吃的菜和水果,菜是爷爷刚炒出锅的,奶奶担心孩子受凉,又回家拿了一趟羽绒服。临走时,我情不自禁地和宝宝一起拥抱了爷爷奶奶。其实,公公婆婆平时也在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但是在特殊的疫情之下,这份爱猛的激醒了我,平日里习惯了接纳,可是对老人的关心太少了。
回来的路上,我攥着姐姐给宝宝新织的毛衣,仿佛又重温到儿时姐姐给我织毛衣的情景,外面的天阴阴的,我摸着宝宝的脑袋,心里说不出的温暖。
董老师昨天说,差不多该解封了,大家都写一写吧。我问自己,该写些什么?起笔时,情不自禁地把很久以前的故事写下来了,我总觉得自己是个自带悲情的人,喜欢感慨,身边的朋友也总会开玩笑的说:看吧,老俞又要抒情了。其实我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无知,会为自己曾经过失而难过,会更加珍惜与亲人和朋友相处的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而无法原谅漠视生活的自己。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学到的东西太少。
所以,无论何时复工,我们都应该抓住每一个今天,做一个既能嗅到清晨满院的花香,也能在脚步匆匆的早晨感受太阳破晓的沉静。既能享受与朋友讨论交流的酣畅,也能耐得在灯下码字读书的寂寞。既能对未知的明天充满期愿,也可以把此刻的小确幸细细咂摸,收纳到记忆的盒子里。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0年,一场疫情让我们驻足停留,审视思考。艺术需要留白,生活亦如此,停下来是找寻方向,是规划思考,是重新开始,毕竟,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