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人类对于存在的思考与探索,能使人变得更加理性。它让人通过理性思维和思想,与整个宇宙、整个世界相遇进而结合在一起,从而给出人的定位,让人的心灵逐步变得伟大起来。拥有伟大人格的人将永不止息地追求真善、美,追求价值、意义,超越所获得的文明与幸福。哲学不仅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此外,了解学习哲学能让人懂得人生的来龙去脉,增长人的智慧,拥有自我批评、闻过则喜、知错能改、纳谏如流的操养、勇气和习惯。总之,人的一生恰恰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
《沉思录》是当下人们极为关注的一部作品,上至政府首脑,下至百姓:从学术界到大众阅读领域,无不对这本书赞誉有加。它的作者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帝国的皇帝,还是斯多葛派的著名哲学家。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可·奥勒留把一切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并且可以由自己的内心加以消除。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书中记录了他摆脱激情和欲望、希望获得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闸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分析了个人德行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据弃无用和颈碎的思想,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还要付诸行动。《沉思录》会使读者在阅读中也可以直视内心,直视人们的精神和灵魂,使劳碌的心灵获得慰籍。
《沉思录||》是古罗马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作品。他对该派学说有极其重要的发展和突破,是继苏格拉底后对西方伦理道德学说作出贡献最大的人,是真正集希腊哲学思想之大成者。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早年曾读过他的作品,对他钦佩有加,自认为是他的私淑弟子《沉思录》就深受其学说的影响。爱比克泰德推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反对借用哲学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与身为皇帝更多关注社会责任的奥勒留相比,爱比克泰德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幸福生活,更注重生活实践。他终生研究的两个问题是:如何过上宁静、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和如何做一个好人。正是如此,他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应对人生磨难、保持内心宁静、摆脱恐惧焦虑的道路。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沉思录Ⅲ》的作者西塞罗是古罗马最有才华的政治家之一,而且也是当时最伟大的演说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他深受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的影响,其哲学思想兼有上述各学派的观点,因此后人一般称他为折中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贡献主要在于:对古希腊的各派哲学进行通俗的解释,不仅成功地将它们传播给了其同时代人,而且对后代人也产生久远的影响。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几乎通过他才了解古希腊丰富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各派哲学思想。虽然后来哲学家们对他的哲学思想褒贬不一,但他在传播古希腊的哲学和文化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则是无可争议的。
与《沉思录》强调做人的观点不同的是,由西班牙神学家、作家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写就的《智慧书调处世哲学,它通俗易懂,读起来轻松隽永,意味深长。《智慧书》不像有的处世书那样只讲处世谋略,同时也伸张正义,鞭挞邪恶,并为人们提供如何识破邪恶的巧智和策略。它是一本高度兼具哲理性、实用性和愉悦性的谋略智慧书,曾被著名哲学家尼采高度赞扬。他甚至认为在整个欧洲都没有一本书可以比《智慧书》更加精微、曲折多姿。在1873年的一则札记里,尼采写道:“《智慧书》中所昭示的人生经验,直至今日仍能显示出无人能及的智慧与颖悟。”
《道德情操论》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的作品。他致力于研究和写作“道德哲学”,以揭示作为自然的人和作为社会的人的本性及其生活的终极目的、过程和形态,从而建立一个庞大的学术思想体系。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这种观点对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的。
这五位哲学大师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经历不同,但是他们思考人生、社会、历史、宗教以及宇宙、自然等诸多方面的轨迹是相同的,其思想的光辉,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他们的作品充满睿智的神采,感悟内心的灵气和洞察人类的智慧,其深邃而丰富的哲理意味,足以让我们久久思索。希望本书能给你带来充实的阅读感受,让你在尽情享受这丰盛的思想盛宴之后,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