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精读》深入探讨了《说文解字》这本书,以《说文解字》的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为中心,上下牵引,左右系联,力求完整呈献《说文解字》内蕴之文化景观。经过作者一一细心抉发,精心梳理。我们可以从《说文解字精读》这本书中,明文字之理,窥造字之因。首先,该书对《说文解字》的诞生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许慎的创作过程,为我们揭开了《说文解字》的神秘面纱。其次,该书对《说文解字》的部首详解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通过对每个部首的详细解析,揭示了汉字的构造原理和文化内涵。此外,该书还对《说文解字》中的古代眼神施事义、古代人体特征字、古代礼乐文化字、古代祭祀礼器、社会生活相关的汉字、人体部位相关的汉字、字体象形与构造、形义关联与训诂方法、汉字系统的演变与规律、古代动物惊现状态描述、古代陶器与食器、古代音乐与乐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了古代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说文解字精读》先介绍《说文解字》的作者及时代背景与影响,《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男召陵人。肩通今文、古文经而立足于古文经,在当时享有盛名。师从贾逵,是刘韵(古文经学的开山祖师)的再传弟子。许慎“转益多师是汝师。”善于向前贤时彦学习。据清代郑文焯《<说文>引群说故》统计,许慎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的“通人”共27人,包括孔子、楚庄王、韩非子、杨雄等等。许慎在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与刘珍、马融等五十多人校书于东观,这让他得以接触到当时的学界领袖,得以饱览大量民间不可见的秘籍。这段经历为他后来撰写《说文解字》提供了有利条件。许慎是汉代两个最杰出的经学家、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学)家之一,与郑玄齐名。清黄遵宪《感怀》诗:“泊乎出许郑,袖然万人杰。”梁启超《变法通义··学校总论》:“其有通人志士,或笺注校勘,效忠于许郑;或束身自爱,归命于程朱。”汉代的经学和小学,人称“许郑之学”。在中国经学史、小学史上,后世唯清代段玉裁、王念孙可与之媲美——清代的经学、小学被称为“段王之学”。自从《说文解字》行世后,研究此书成了专门之学,世称“许学”或“说文学”。许慎收录、保存了一万多个古文字个体,为后世人们解读青铜器铭文、战国时代的古文和后来出土的甲骨文提供了条件与依据。清代许学四大家之一朱俊声在他的《说文通训定声·临部》中说:“尝谓《说文解字》一书,功不在禹下”清代孙星衍在《重刊宋<说文>序》中也说:“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雨《说文》。《说文》不作,几于不知六义。”其次介绍了《说文解字》的性质及现在流行的版本。它不仅是字书,还是字典。《说文解字》原则上是一部本义词典,也是一本训诂书。但是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如胡朴安先生在他的《中国训诂学史》在中将训诂学派分为《尔雅》派、《释文》派、《方言》派,置《说文解字》于诸派之外。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曾说:“《说文解字》虽然对于每个字都解释它的意义,但是许慎这一部书的主要对象不是字义,而是字形。他企图说明每一个字为什么要那么写,主要是找出字的本义,使这个本义能说明这个字的结构的理由。”……不过大部分学者是认同《说文解字》是一本训诂书的,如陆宗达先生、黄侃先生、杨树达先生……《说文解字精读》的作者殷寄明先生强调《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开山之作。《说文解字》的《叙》是讨论“文字之条例”的,是文字学基础理论体系的雏形。现在较流行的《说文解字》的版本是宋代徐铉校定的“大徐本”,正文十四卷各分上、下,叙目一卷亦分上、下,凡三十卷。在历朝历代《说文解字》都有不同的版本,具体通行的就是宋代徐铉、徐锴兄弟治《说文解字》的版本,即“大徐本”和“小徐本”。徐铉增收了400个“新附字”,仍然依许书体例分归各部。又依唐代孙偭的《唐韵》为许书被释字——增注反切。对于许慎的意义训释,徐铉亦参以己见,或申张许说,或作商榷,有时还引他的弟弟徐锴的说法来论证。至于徐锴在书中所探讨、论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分析许书540部排列次序的理据;结合实例从宏观上论述文字的构造;驳斥前人在《说文解字》研究中的虚妄之言;分析许书中同大类名词相聚集现象;推论古人的造字意旨;提出质疑、指出许多某些文字与他处所见小篆形体不一并分析许书所缺字;交代各篇的宗旨。
然后殷寄明先生对《说文解字》的正文做了一个详解,(一)将《说文解字精读》分为十五讲对应原典《说文解字》十五篇。(二)每一讲包括六方面的内容:1.标目,即“《说文解字》”书名加篇数序号;2.该篇的部数;3.该篇的部目;4.该篇的部首条文原文;5.对各条文疑难语词的解释;6.讲解。其内容为《说文解字》中普遍存在的著作体例、文化、文献、文字、音韵、训诂、语源、语法、词汇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基本原则是,部首条文首出,围绕原文提出问题,讲解问题。全文共讲解200个问题。(三)每一讲的部首条文用汉字“一、二、三……”编号;每一讲中所讲解的问题用阿拉伯数字“1、2、3……”连续编号。(四)部首条文的疑难文字随文注音,并加括号。(五)原典中540个部首条文原文全部引出,凡许慎在文字形体结构分析、意义训释、音读注解上有失误的,一一予以改正。(六)原典中的其他条文视其需要有选择的引出。总的原则是,以讲解540部首条文为中心,选择有关条文来印证,同时亦以540部首条文的讲解带动读者对全书内容的理解。如第一讲《说文解字》第一篇八 气部“气: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属皆从气。【讲解】20象形 “象形”是“六书”之一,许慎的定义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所以,“象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象其形,指造字过程和造字方法,二是用这种方法所造之字,也就是文字形体结构类型。第十讲《说文解字》第十篇三 鹿部“鹿: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鸟、鹿足相似,从匕。凡鹿之属皆从鹿。”从匕:段注:“鸟从匕,鹿从比。”按,鸟二脚,鹿四脚。都是按照上面六方面来进行记述的。最后殷寄明先生在第十五讲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参考文献。提到了九种汉字的起源说法:结绳说、仓颉造字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甲子说、鸟兽足迹说、起一成文说、刻划符号说、中国文字西来说,并对许慎提的三种表示了认同,但对仓颉造字说提出了质疑;对许慎关于汉字系统的发展的观点“改易殊体”和“形声相益”的认同,并提到了晚近时代,章太炎先生在其《文始》中,黄侃先生在其《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中,把许慎所揭示的规律表述为“变易”和“孳乳”;提到了许慎在《叙》中反复强调“古文”的重要性。指出:用文字书写的儒家经典“阙意可得而说”。并提到这是许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想,他据形系联文字,根据小篆、古文、籀文的形体作其结构分析,从而推知词的意义内容,即以此为思想认识基础。其方式形训也成为中国训诂学史上三种主要训诂方式之一;文章还提到了许慎的六书,并排了次第。其中以许慎和班固的观点为重要内容,许慎以指事为第一,班固以象形为第一。两者颇有争执,但后世大多取许慎的观点。许慎以指事为六书之首,至少可以避免“六书也者,皆象形之变”一类的偏见。文章提到许慎的经学立场,他精通今文、古文经,而立足于古文经学,反对今文经学,斥今文经学家的一些说法为“巧说邪辞”。但不是认为今文经学一无可取而排斥;最后提到许慎在东汉之时便已经知道文字的重要性,对此对许慎提出的赞扬。《说文解字精读》参考了包括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陈逃《文字学浅谈》,大象出版社,1977;程裕祯《中国学术通览》,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等112个参考文献。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说文解字》有了个全面且深刻的认识,对其的诞生背景,流传情况及主要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