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带着孩子在小区的儿童游乐区玩,小朋友们很快就开心地玩到一起。只有一个孩子和他的家人很显眼,一般都是一个家长带一个小孩在玩,小男孩家是三个,妈妈,外婆,外公齐上阵。外公背着水果,零食和水壶,外婆拿着洗手液和纸巾,妈妈拿着手机追拍。
“别碰,那个脏,快来,外婆给你喷一点洗手液。”你不要和别的小朋友拉手,有细菌,来喷一下,消消毒。” 别的小朋友很快就发现了小男孩不是同类,大家都纷纷主动地和他保持距离。虽然都是2岁多的孩子,其实心里都很清楚。
过了一会,小男孩不知怎么突然从滑梯上倒摔了下来,嚎嚎大哭。他妈妈立刻丢下手机把孩子抱起来说:“宝宝是男子汉,不哭不疼,你是最棒的。”外婆则四处质问说:“是不是你们谁推我家宝宝了?” 得其他孩子的否定答案后,那个外婆一边用手重重地拍打滑梯一边对孩子说:“都是你这个滑梯不好,让我们宝宝摔跤了,打你打你。宝宝不哭,外婆打了滑梯,你就不疼了。” 小男孩的家人反复安慰了很久,但是小男孩却一直很委屈的哭着。
看到这里我很愕然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摔跤了不找摔跤的原因,不问孩子摔到哪里?哪里疼?而是先去否定孩子的感受说不疼,再去质问别人有没有推他,当得知没人推后,把责任推卸在滑梯上,找背锅侠。
当时真的想让那个妈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今天她在路上摔了个倒栽葱,回去和老公说,而老公只是说没事,勇敢点。估计她会有想掐死她的老公冲动。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觉得买最贵的学区房,买进口食物,买品牌衣服,360度无死角保护孩子就是最好的爱。其实不然。在布拉夫曼博士看来,最好的养育是看见孩子,理解孩子。
布拉夫曼是一位医学博士,在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做心理咨询师,他在儿童和家庭心理健康领域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他有50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小孩的问题很有一套。很多棘手地问题,到了布拉夫曼博士手里都迎刃而解。他把50多年工作中遇到过的典型案例,经验和自己的智慧都融了一本书里《看见孩子看见自己》里。不管是专业医生还是普通家长都值得看一看。
在《看见孩子看见自己》里,布拉夫曼用24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那他们就可能会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苦恼,如果父母正确的理解孩子的焦虑,孩子就会好起来,但如果父母的反应不符合孩子的情感体验,那么孩子就会重复某种行为,这样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就像前面小男孩的例子,其实滑梯真的不高,为什么小男孩却一直不依不饶地哭呢?原因在于他的家人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他的情感体验。也许他妈妈这样说效果会更好。“宝宝从滑梯上摔下来了,宝宝很害怕对吗?摔疼了对不对?摔到哪了?让妈妈看看,看能不能帮助你?”
在《看见孩子看见自己》里一共讲了三个重点,一是让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是什么?二是怎样消除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三是怎么化解不开心孩子内心的冲突?
一,让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杰里米是一个三岁半的孩子,他因为连续四天的便秘进入医院,被转诊到布拉夫曼这里,转诊信上写着杰里米的妈妈非常紧张,她说孩子会时不时发生便秘。在了解杰里米的家庭情况后,布拉夫曼让孩子画了一幅画。如下图:
布拉夫曼很快就从画中理解了孩子的意思,这是一个城堡,城堡里有一只怪兽,他很不高兴,怪兽中间的曲线是他的肚子,最下面的横线是一个门,不让任何东西出来。杰里米在画中展示了他的困惑和恐惧,他想象着自己肚子里的情形,这就是如此害怕让自己粪便排出来的原因。
当布拉夫曼真正理解了杰里米的焦虑后,他回去后马上就不在再便秘生活也变得正常。而杰里米的焦虑主要来自于他妈妈,他妈妈认为杰里米的便秘反映了他离开某个人的焦虑,强迫性地虚构出某种被弃感,她对外界发生事情的担忧,让杰里米强烈地觉得自己的体内有什么东西值得特别留意,他本来就害怕肚子里有怪兽,加上妈妈对他便秘的反映,就加深了他的焦虑。
四岁的卡洛,半夜尖叫,在学校淘气搞破坏,是因为他母亲的焦虑给孩子造成了无法应付的情感冲突。八九岁的安德鲁大便失禁,是因为父母经常激烈争吵,担心父母离婚。十二岁的曼迪,持续九年的髋骨疼痛,敏感的髋部来自父母的焦虑等等。
在书中的24个案例里,这些孩子所出现的厌食,呕吐,咬人,尿裤子,尖叫,头疼或其他怪异行为,都是因为父母自身的各种问题或者焦虑造成了孩子的无意识焦虑,当父母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就用自己的身体的语言去表达。
二,怎样消除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
布拉夫曼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案例的治疗结果,他发现要消除孩子的症状,关键有两点:
1,孩子要明白自己无意识焦虑的原因。
2,帮助他们的父母,教他们如何根据孩子的症状去进行解读。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怎么去理解孩子的焦虑和对待孩子的方式很重要。
三,怎么化解不开心孩子内心的冲突?
我很高兴现在已经把问题抛在身后,我们终于能够理解他的难题,而非不顾他的焦虑把社会认可的行为强加在他身上。
这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咨询后的感悟。我们做父母的经常会通过言语去教导孩子,却很少通过问问题去理解孩子对于某种具体情况的感受。
我们的孩子通常都会对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着强烈,微妙和复杂的感情,当孩子遇到难以承受的焦虑时,父母的理解和帮助,能让他们化解开内心的冲突。
真正有爱的家庭关系是亲密,明主,互相理解的。希望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们都能懂得书里力透纸背的道理,真正的理解孩子,看见那些隐藏在孩子躯体和情绪中的焦虑,用爱去化解它。帮助孩子摆脱苦恼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和谐。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当复印件出错时,最好的办法是及时改正原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除了为孩子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自身也应当不断自我成长。最高级的养育,是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理解孩子,当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快乐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