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悟空问答上接受邀请回答的问题中,有关早恋的问题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我在微博问答和知乎问答上也发现有关孩子“早恋”问题的求助也不在少数,这一现象说明青少年的早恋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同时也说明这一现象给家长带来的冲击力有多么大。
如何定义“早恋”
孩子在青春期阶段,早恋是为人父母、为人师者最忌讳的行为,已经到“谈恋色变”的程度。
其实,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加速时期,第二性征出现后,逐渐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趋势,对异性产生好感或是发生恋爱行为是青春期的普遍情况,是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必然,这是正常现象。
所以,我们用“早恋”一词来定义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且“早恋”这个词具有价值评判的意味,也会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西方学者大多称这种现象为“青春恋”。
“青春恋”产生的原因
“青春恋”为什么会发生,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三:
一是生理因素,现在的孩子生在一个好时代,生活条件都比较好,营养充足,身体发育提早、成熟提前;
二是家庭因素,亲情冷漠的家庭,尤其是身处家庭暴力当中的孩子,爱的缺失严重;
三是社会因素,现代媒体发达,一些不健康信息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青春恋”的几种信号
1. 成绩突然下降,上课分心走神,精神恍惚;
2. 特别爱打扮,注意穿戴,经常对镜自赏;
3. 常找借口外出,瞒着父母去公园、电影院等场所;
4. 打电话或发信息时偷偷摸摸,害怕父母看到或听到;
5. 性格反差过大,如平时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沉默,不愿与人多交流等;
6. 经常单独与异性外出,甚至发生亲密举动。
“青春恋”的信号还有很多,以上仅为参考,还需要家长和老师在平时多留心观察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或反常行为。
家长、教师应该如何做?
这一问题处理起来的确非常棘手,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做,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 切记头脑发热,四处张扬,更不要态度强硬,方法简单。
面对“青春恋”问题,一般的处理方法就是“棒打鸳鸯散”,强制要求双方分手的结果可能越会使他们的感情更加牢固。
2. 不要轻易给“青春恋”的学生加标签,要尊重学生。
不要给学生加诸如“思想早熟”、“不思进取”等标签,要尊重学生,不要代替他们做出“谈”或“不谈”的选择,要通过适当的疏导和帮助让他们转变认识,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
3. 不训斥、不责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一颗充满关爱的心诱导、启发学生。
4. 维持家庭和谐,让孩子感受爱,心中时刻充满爱,避免孩子为了填补感情的空白而把幸福寄托在男、女朋友身上。
5. 对待“青春恋”的孩子,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让他们守住“底线”,防止产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