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营第三期作业:03006VV渐行渐远《豆蔻年华》读后感:本人学识有限,实属班门弄斧,如有不妥,请老师海涵指正!
《豆蔻年华》这部作品,作者分为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步开展。
明线:齐晓红在十五岁这个豆蔻年华,由于特殊历史环境,被“走资派”的父母被迫由北京送往晓红魂牵梦萦的故乡,在那个叫做七里塘的南方水乡,晓红与姑姑一家和睦相处。
由于受到表哥同学何建国的调戏,打他一耳光,而彻底得罪镇革委会主任的老爸何东林,新仇旧恨一并发作出来。
镇革委会主任利用手中权势,将昔日求婚不成,另嫁他人的齐晓红姑姑气病,姑父以莫须有罪名扣押并收缴机帆船,逼得善良的齐红主动提出“订婚救姑父”,让我为之捏了一把冷汗。
随后的一年里,齐晓红也正是因为豆蔻年华,暂时还不到婚配年龄,与何建国父子虚与委蛇,既不走近,也不回避这门屈辱不合法的“订婚关系”。到这里,继续让我揪着心,忍不住阅读下去。
转眼就到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刻,镇革委会撤销了,何东林进学习班交代问题,齐晓红的父母官复原职,并接姑娘回北京,听到这个好消息,姑姑彻底好了起来。
最后的结局是善良的齐晓红在返回北京之前,与曾经的“敌对分子”何建国友好告别,何建国在羞愧之下,也完成对自己的救赎,认作姑姑的干儿子,保持着与这一大家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互助互动。
暗线:那段“特殊时期”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故事背景是发生在齐晓红被送回故乡的1975年暑假,一直到1976年故事转折,最后到中年省亲时的欢乐团聚落下帷幕。
作者大挥笔墨在这一年多时间的记叙中,强调国家不断拨乱反正的强大举措下,展开齐晓红一家以及齐晓红姑姑一家的悲欢离合情节,使得我随着作者时间轴的发展,将整个故事逻辑顺利梳理清楚,阅读体验也更为流畅自然。
文章主题思想是“豆蔻年华”,我们每一个人十三四岁时的豆蔻年华,因为青春短暂,因为记忆深刻,显得尤为珍贵。
作者用非常正能量的细腻笔触,借着齐晓红在姑姑家学习绣花女红的安静美好,暗喻着国家也正在慢慢复兴祥和的大气象。
故事的结尾人到中年的齐晓红,带着自己豆蔻年华的女儿重回故里,再次见到豆蔻年华时的故人,心生感慨,将那一段发生在豆蔻年华的往事,画上一个美好的休止符,让读者跟着也是心生愉悦之情!
本文终,但是,作者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还在心中生根发芽,这是我作为一位读者最大的感受,我想,这也是作者希望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