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用这个配图,我想到柜子角落里的那把遮阳伞,打在头顶,瞬间就有一个词蹦到脑海里,是,满头大汗(汉)!瞬间,牛皮哄哄地就装到了,整个人就飘飘了。
满头大汗!是不是觉得这个谐音梗有趣?一直不认为自己是标题党,也不屑做一个标题党。不过,因为码字行文时间长,也喜欢了从拟题上下功夫。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你的文章题目够吸睛就会不自觉的吸引到不少受众。
记得以前,自己不怎么善于拟题,取个题目也是言简意赅,曾有不少朋友建议,干嘛把名字起的干巴巴的,为何不带点形容词之类的,清汤寡水的谁会看呢?记得过去有写我们地方特色小吃的《夜来烙馍香》,北方人还可能知道我写的什么,而南方的朋友势必一脸懵逼和雾水,就算我放上图片,也未必能够吸引他们注意。
当然,有一段时间我是不怎么讲究这些,总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没有注意到好的题目对文章的作用。知道自己有机会做了几年公司内部报纸的编辑,我才知道好的题目对文章的作用,简直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
同样是一篇文章,因为题目的引入瞩目,就会博得大家的青睐。所以,吃一堑长一智,后来我就喜欢了在作文之前花功夫拟题,在写文章之前,先要拟好吸引人眼球的题目,不是干巴巴地表述,至少把自己文章传达的意思和意图表现出来,这样围绕着题目也不至于信马由缰,写到哪里是哪里。
正是因为我对题目的刻意提炼,在行文讲故事的时候也就收获了许多粉丝。后来,我就更加注意文章题目的提炼了,以至于后来翻杂志看报纸遇到好的题目我都会抄写来,借用也好,仿写也好,总会出奇制胜,给文章增色不少。尤其是写内部报纸头版头条的文章,更要好好提炼标题。
想必大家看过《陈情令》,后来的《天涯客》也是借鉴于此改成了《山河令》,不管算不算蹭《陈情令》的热度,最起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后来有剧集也讨巧取了类似的名字,如《千秋令》、《玉昭令》还有《寒山令》,至于说他们的关系,也是蹭一波热度罢了。
当然,现在各平台对网文流量要求也更直接,这就要求我们文章起名字要更加注意,摒弃标题党不说,不做到挖空心思也不成,就算是金子会发光,但是如今什么都讲究个时效,如果能通过名字先声夺人,未必是坏事,况且许多平台对文章信息的抓去就是通过你的文章标题信息,能够抓去你标题信息与近期热度挂钩,势必你的文章会成为爆款也说不了。
记得前几天我写了一文,标题《澡堂,一个捏脚的男孩儿》,不经意将近七万的展现,近八千的阅读量,其实文章很清汤寡水,就是名字挺吸引人(也是,后来听几个文友说的),不怕文字直白,就怕大家围观,围观者多了,自然热度也就上去了。
看来,题好一半文,此言不虚,大家可以一试,说不了那篇文章就成了爆款,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