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曹操身上哪些美德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2017.07
袁绍评价曹操“治国之能手,乱世之奸雄”。曹操坚守并教育儿子曹丕:乱世用人,论才不论德。……
一说到曹操,大众点评为:阴险狡诈,残暴狠毒,桀骜不驯,生性多疑,会作诗赋词,但是,从许多事件来看,曹操又是一个并不缺乏温柔,且有着丰富感情的人。
(1)生性多疑,但总能反悔自省
曹操渴仰贤才,广纳善良,不止一次地下过招贤令、求言令,确实给当时人妖莫辨的污浊社会吹进一股清新之风,让有抱负于天下的能人才俊看到了一线希望。但他对网罗来的人才首先一条要求是他们必须无条件地为曹氏集团服务,俯首帖耳地听命于他一个人,任由他私欲野心的驱使。否则,稍有不苟,必遭惩罚。
这种手段和心胸又极大地摧残了天才们才华的发扬光大。孔融、杨修、荀彧、华佗这些世上少有的奇才惨死于他的手中,就彻底撕毁了他伪善的面皮。
关于曹操“梦中杀人”,就是由于疑心大,总害怕身边的人要杀他。
他曾怀疑过司马懿,曾怀疑杨修,怀疑旬域,怀疑的人太多了。
每次事后他都有所反省悔悟。
曹操有头痛病,请来华佗医治,华佗说,只要动刀开颅,取出脑中涎。要么隐居养病隐居林泉山水之间,远避难杂烦扰之事萦怀,清心养脑,十年之后或可痊愈。曹操疑心重,认为华佗是想杀死自己,就这样华佗被曹操杀害了。
后来小儿子曹冲夭折,才悔恨当初不该杀死华佗。“要是华佗在世那该多好啊!我冲儿就会有救啊!”这种心里愧疚的阴影是一种足矣笼罩千年的阴云。
(2)秉公执法,以大局为重
“割发代首”的典故,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曹操总偏爱子建,但每次子建触犯国法军纪,他都能秉公执法,尽管内心很伤心,还要撑下去。子桓被酷刑,浑身有伤。
当子建擅自闯入司马门时,依然押入大理寺牢中。当有人诬陷子桓写侮辱信时,他也要再次审问子建到底是不是杨修所干的。
子建不相信二哥会写那封信辱骂大王,并说兄弟俩不管谁当世子,他都没有意见,他不想去刻意争夺世子之位。当场遭到大王的大骂他是个没用的东西。
大王一心想让他当世子,可他这样不争不抢,甚是恼怒,大王说:“我为何让你为世子呢?你身上有父亲没有的东西,我想让以后你的仁德慈爱之心能让天下人真正懂得,我们曹家的功业。”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光凭一颗赤子之心不行,你需要谋略,需要权术。为父百年之后,你怎么办自处?”可见他对子健偏爱之至。
曹操很清楚自己的两个儿子的特点,子建有文采聪明过人,善良正好代表自己的阳面,子桓阴狠毒辣,有心机,会拉拢掌控人心,将来定能霸权正像自己的阴面。曹操最不希望别人看到他阴暗的一面,他倒想让子建再霸气点,加上本身的优点定能成为合适的世子人选。曹操很希望两个儿子性格融合在一起,是完美的。
也许他预测到曹丕将来一定胜过子建才这样问他。子健害怕了问父亲:“我真的无路可退了吗?父亲”。
曹操此时已经无法改变局势,他只是提醒了曹植:”父亲希望你从这里出去后想好这个问题。”
子建说“是儿子惶恐,没有能力,放浪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临死前曹操对子建说:“为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爹若不再,你以后该怎样自处呢?说到底是我害了你,你是一个好诗人,却不是一个好君王。你三哥也不是,爹只能让善为君者为君,善领兵者领兵,善作诗者作诗,是爹错给了你希望,爹去后,你要安分守己好好活着”。
曹操虽然偏爱曹植,最终还是以国家大局为重,立曹丕为世子。
(3)霸道专制,但一直秉持节俭美德
也许都认为,作为一国之君可以纵情吃喝,然而《军师联盟》中曹操很节俭,有一次在吃饭时,掉个米都捡起来吃,用水把碗涮涮再喝下。
曹操临死前不是安排什么军国大事,而是千叮咛万嘱咐的是自己那些妻妾们将来将如何生活等事情,其实充分体现了曹操不只是能够统帅千军万马的大英雄,他也是个温柔细致的平常人。
他对妻妾们说”国家艰难这些年,攻城略地之财物,皆赐予有功之将士,你们跟着我,衣不锦绣,履不二彩,颇受勤苦,“”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给她们,只留给他们点香料,让她们日后居住在铜雀台,望曹操墓田,卖香卖丝,学作履卖,以求自给。”
这就是“分香卖履“的典故。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
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
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唐朝诗人罗隐在《邺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曾言:“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后又告诉文武大臣,国家疲弊,丧礼一切从简,不必遵循古制。入殓礼服,用平常服即可,文武百官来中殿哭吊,十五声而罢,丧礼
之后,百官便除丧服,孤入殓不可陪葬一切金银铜铁之物,生前所服衣物留给王后,儿子们分掉。这江山谁也带不走。”
堂堂一国之君竟如此节俭,不仅自己清苦,还让自己的孩子们,妻妾们都发扬节俭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