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课程太多,很多人说听完没什么干货,忽悠变现的比较多。”我的同学、曾经睡我上铺的姐妹、文友陶陶如是说。
是的,就算有点干货,那也是适合他自己的方法,未必就适合你。
写作,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耐心打磨的手艺。
在写作方面我走了太多弯路。尤其是2017这一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写议论文,以为这种文章对文笔要求不高,只要把论点阐述清楚就可以了,因此写出的都是些白开水般的寡淡文字。
如果你读过苏洵的《六国论》,你就会感到惊艳,人家这议论文写得那叫一个好。读来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令你不得不点头称是。且文采斐然,字字珠玑。读完还要不停咂巴嘴,像牛反刍一样不停回味。
或者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也是精彩至极。摆事实讲道理,可谓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一直流传至今,古代文学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严格来说,不怪写议论文把我的文笔变差了,要怪自己没有好好积累好好思考就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草草动笔了。要怪就怪自己太心浮气躁,对自己要求太低了。
一直想试着写小说,却始终不得要领。尝试了三两次后只得放弃,又去写议论文。因此,对于文学殿堂而言,我到现在为止,根本还没挨到它的门边。更别提一窥里面的瑰宝了。
生活太现实琐碎了。每日的鸡零狗碎芝麻绿豆都在消磨我们的热情和斗志,以及诗兴。一段时间蝇营狗苟不动笔的话,手就生了,在电脑前枯坐半天都敲不出一个字。
现在似乎全社会的人普遍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然而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得沉下心来认真钻研。这是我今年以来最大的感触。
就像庖丁解牛,“社会的环境不足以影响我们,如果自己有独立的造诣修养,使精神超神入化,在任何复杂的世界,任何复杂的时代环境,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也永远保持开始出来那个心情,这是最高的修养。”南怀瑾大师如是说。
另外一点感触就是:人不能太贪心,不能同时做太多事情。广撒网,多捞鱼?这只是我们可笑的一厢情愿而已。这也是我今年得到的深刻教训。
这一年我先是在简书写东西,后来感觉急需充电,就在网上报了XX老师的写作课。听课写作业之余又按老师的指示,申请开通了今日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带娃之余笔耕不辍,可结果是娃没带好,文也没作好。而且由于主观期许和客观现实的巨大差距令我的心情极度失落,深深的无力感和焦躁感像牢笼一样将我囚禁,进而导致肠胃功能失调,失眠焦虑加剧。最严重的时候感觉自己两天两夜无法入睡,而在服下西药之后却又每日昏睡不醒,即便醒来也是头痛欲裂。
所幸后来在朋友力荐下得遇良医,不仅为我调理身体,还指出我内心的症结所在,给我可行性极高的建议,使得我的身体和心灵都得以向健康方向转变。这不得不让我感叹人生际遇的不可捉摸,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做着低效的努力苦逼地用功时,其实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在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之后,我不再急于听课写文,而是静下心来读读庄子,去成人书法班学习毛笔书法,去影院看场电影,去影剧院听听音乐会,陪孩子下楼散步晒太阳,细细体味生活的广博绚丽。
以前喜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之类劝人惜时奋进的话,如今我只想让脚步慢下来,让心静下来,用双眼仔细打量周遭的一切,听内心抒发别样的独白。然后在简书记下它。
爱写作的人很多,山有山道,水有水道。有的人坚持日更,有的人灵感来了才写。有人说等灵感的都是业余选手,专业选手讲的是坚韧。我想,无论是业余选手还是专业选手,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你自己,摆正写作的态度。想清楚你是为了写而写,还是为了内心的使命感而写;是为了做个出色的自媒体人、让知识快速变现而写,还是要做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或散文家;亦或仅仅只是为了宣泄情绪、愉悦身心而写。
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写,才能永远保持那个光明磊落、坦白纯洁的“赤子之心”,手中的笔才能像庖丁的那把刀一样,永远不坏,永远常新。
不期然想起日本的柴田丰老奶奶,92岁开始写诗,99岁出版处女诗集《请不要灰心呀!》她在诗中写道:“尽管我已经九十八岁了,我还要恋爱,我还有梦想。”
“急什么呢?缪斯女神一直在那里,来日方长。”我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