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差,而是我们不懂得方法
(云霄)
方法之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真正理解方法运用方法的又有多少人?重要不等于你就重视了方法,也不等于你研究了方法,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固守已有的传统,遵循现有的模式,以思考最少、成本最低的生存逻辑来处理眼前的事务。可事实上,大家仍停留在浅层次思维上,付出的差不多的代价来解决问题。其结果是大家同处于一种思维层面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老套,针对性不强,终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常陷自身于差的境地。究其原因,不是我们智力不够,真的差,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创新方法和运用方法。
1.方法是思维的利器,不懂得方法,我们只剩抽象与空洞的理论。理论是战略,是方向,是模式,更是逻辑。掌握理论固然重要,但没有方法的理论就是一潭死水,只会让人无所适从并最终走向怀疑和沮丧。理论自信不可或缺,但架构理论实现的方法才是关键的突破。人们常以高调的理论自居,但如何落实理论,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都是亟需面对的真问题。在多数程度上,人们囿于传统的经验和理论所构造的逻辑框架去指导实践,往往以实践的惨败而告终。回过头来,人们要么是放弃理论,要么是反复的试错,并为此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
2.方法是实践的逻辑,是实践与现实需要的结合。我们常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这没有错,但太宏观,太抽象,做事情要先暂时忘记宏大叙事的理论。从实践的维度去考察理论的可行性,从方法的层面权衡实践的成本和代价。如果成本和代价过高,就说明理论转换成生产力不具有可行性。要么是理论过于超前,要么是当下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只有在改革落后生产关系条件下才可能、有必要付诸实施。
3.方法是战略的落实,是方法建构下的战略步骤。战略是事物发展的目标和蓝图,战略之于个人、企业和国家均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简单说,战略就是世界观、眼界或者境界。不同主体,战略所体现出的内容、形式和内部结构有所差异。可见,战略之于事物的发展不可或缺,但我们不能把战略当模式和实践的逻辑,战略仅在实践上具有方向价值,如若把战略当具体做事的逻辑,会犯严重的技术性错误,战略的一套理论逻辑在实践的现实逻辑中行不通。因而,我们必须研究实施战略的具体方法,用方法的逻辑真实构建战略实施的具体步骤。
4.方法是模式的再造,是科学通往成功的捷径。方法之于模式的关系可以简化为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但方法的价值不限于此。模式是做事的层次和维度,模式表明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方法表明这样做是否合理、可行,这个效果在多大范畴、多大程度上能实现。一套科学的方法是模式的再造,是模式最佳、最贴实际的实践路径。
5.方法是市场的尺度,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方法之于经济和市场的逻辑,是市场的尺度,精准锁定市场的范畴和客户群体,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最佳的配置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开发多大程度的市场,都依赖于方法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方法可以限定市场所产生的盲目幻觉,精准把脉市场容量和市场风险,将市场的开发成本降在合理能接受的范围内,同时,也是市场利润的技术指导。
6.方法是经营和利益的区间,是区别于他人的IP。方法是个人发展和企业经营的技术手段,方法限定了经营范围和利益的变动区间,能够让个人或企业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以掌握的技术手段来打造个人或企业的品牌形象,形成属于个人或企业的IP。
7.方法是当前和未来的权衡,是个体或企业生存的空间。正因为方法具有锁定市场和客户范畴的功能,因而,方法可以预见当前和未来个人或企业成长的空间,以最低成本的生存逻辑推进事物由小变大,最后在方法技术的革新和调整下,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8.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校正,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理论的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常常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校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武器就是科学的方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说到底都不是理论的错误,而是方法的错误,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没有找到科学的方法,因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反复试错,结果付出了比较沉重的代价。可见,方法之于两者的意义重大。事实上,只有深入理论的构想和实践的需要,处之以正确的方法,才最终会达成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