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家巷
《拖延心理学》一书告诉我们,拖延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个自我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此外它还受到一些生理因素(如注意力缺陷紊乱,执行功能障碍等)的影响。
拖延是种心理疾病,得治。
治疗前要看清拖延症的三个明显的特征,分别是:
1.拖延怪圈,表现为:“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有怎样呢”“还有时间”等;
2.恐惧失败,追求完美,表现为:完美主义者;
3.恐惧成功,表现为:成功是危险的,总会有人受到伤害。
那我自己来说,小时候,作业都是第二天早上在教室里匆忙抄完;中学时经常最后一个交卷;工作了想日更也是卡点完成。这些都是拖延症的症状。
针对拖延症的三个特征,我制定了自己的康复计划:
1.从整理书桌开始,把“想开始”转变为“现在就开始”
书桌是我们的第二张脸,整理书桌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快速开始的方式。
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以为:还没开始的时候放弃成本最低,所以我们一直不开始,其实是自我保护意识在作怪。
整理书桌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物品分类的过程。书本由大到小,或者按照阅读进度的先后顺序排列;文具可以统统放进一个大的文具收纳盒;各类手账尤其重要,要码放在显眼的位置;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完全可以丢掉,或者放在书桌之外的地方。整理书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留有足够大的空间在书桌最中央的位置,只有这样,才会令我们有一个神清气爽的空间可以开始手头的工作,不然,连放一台笔记本电脑都腾不出地儿来,你心里的一团乱麻还有理顺的可能吗?
2.承认自己不完美
我们总是幻想着“等自己取得某某资格之后再开始也不晚”,这种想法会使我们困在永恒的当下,一直处于“闷声憋大招”的状态中。其实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先开始动手做,找到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并且正视现实,才能对症下药地做出整改计划,付诸实施,做得更好。你所需要的那个“资格”,不过是别人对你能力一种肯定,这种肯定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是需要自己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和别人并没有关系。
看了许多大牛的分享,还没有哪一个人是“万事俱备”后才去寻找“东风”的,大家都是在边找一边完备自己的能力,一边“等风来”。
你就是不完美的,不管你怎样准备,你都是不完美的,就是这样,你知道就好了。我们都一样,包括那些大牛,看到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弥补自己的短处、展现自己更好的一面。
3.每次只专注二十五分钟
这一条和上文中提到的拖延症的三个特征并不吻合,但却是我认为战胜拖延症药效最为长久的一剂药方。
这也是著名的“番茄工作法”,给自己设定专注的时间,每次专注25分钟,休息5分钟。
别小看短短的25分钟,若能保证高效不分心,这便是黄金般的25分钟心流。尝到了这25分钟的专注的甜头,任何拖延症都会不攻自破,到那时,你仅仅需要的是一个短暂的、细小的开始,便能令你进入高效专注的状态。久而久之,不要说拖延症,就连碎片化时间都会被你利用到不够用。
附送彩蛋一枚:推荐一款使我们保持专注的App:Forest,目前IOS AppStore售价12元人民币。
这里需要多说一句,购买付费App并不是烧包的表现,付费给那些做出好产品的开发者是让我们生活的外部环境更美好的一种方式。准确点说,是最直接有效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什么我们去餐馆吃饭、乘坐交通工具、买房不奢求免费呢?而为一本电子书、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一个实用工具付费就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不值得”吗?因为付费,我更加珍视它的作用,更加珍惜这个软件给我带来的价值,给开发者一包烟钱,他献给我们的是简单有效、切切实实改变生活质量的生活方式。
这是广告,但没人给我钱。
最重要的推荐理由是:你可以用自己的“专注”赚取积分,为世界种下真实的树苗。
微信公众号:樊家巷(fanjiaxiang729)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第二天)